对于每天依赖电动车出行的朋友们来说,车辆的电池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怎么能让它用得久一点,跑得远一点,是每个人都琢磨过的事。
而在日常使用中,一个最普遍也最让人纠结的问题就摆在眼前:晚上给电动车充电,到底是充满了电但忘了拔,让它一直插着好,还是因为有急事或者觉得差不多了,没等充满就拔掉电源更好?
这两种看似平常的操作,到底哪一个对电池的伤害更大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透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情况,就是电动车已经显示充满电了,但充电器还一直连接着电源,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人都是晚上插上电,第二天一早才拔掉。
这种做法,直观感觉是让电池“吃得饱饱的”,确保第二天续航给力。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爱得太满”的伤害。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知道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电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技术成熟、价格实惠的铅酸电池,另一种是更轻便、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池。
这两种电池的“脾气”可大不相同。
对于铅酸电池而言,长时间的过量充电是明确有害的。
当充电器上的指示灯从红色跳转到绿色时,其实并不意味着充电完全停止了。
这时候,充电器会进入一个叫做“涓流充电”的阶段,用非常小的电流继续为电池充电。
这个设计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弥补电池在充满后自身存在的微小电量损失,让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得更彻底。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过长,比如绿灯亮了之后还继续充上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那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构成了“过充电”。
过充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电池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加速电解液的水分蒸发和分解,产生过量气体。
铅酸电池的外壳是密封的,这些气体无处可去,就会把电池撑得像个馒头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鼓包”。
一旦电池鼓包,它的结构就遭到了不可逆的物理损坏,储电能力会断崖式下降,离彻底报废也就不远了。
所以,对于使用铅酸电池的车辆,绿灯亮起后,再继续充一到两个小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整夜不拔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那么,对于技术更先进的锂电池呢?
情况会好一些。
现在合格的锂电池组内部,都会配备一套非常关键的设备,叫做“电池管理系统”,简称BMS。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极其负责任的“智能管家”,它时刻监控着每一节电芯的电压、电流和温度。
一旦BMS检测到电池已经完全充满,它就会立刻发出指令,切断充电回路,阻止电流继续进入。
从理论上讲,只要你的电池、BMS系统以及充电器都是原装正品且工作正常,那么充满了不拔,BMS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过充的发生。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
市面上充电器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使用了劣质或不匹配的充电器,或者BMS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这个“智能管家”就失灵了。
锂电池一旦被过充,其后果可能比铅酸电池更严重,除了鼓包,还存在内部短路甚至引发热失控导致起火的风险。
此外,即便在BMS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锂电池长期处于100%满电的“高压”状态,也会加速其内部活性材料的老化,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日积月累下来,同样会影响电池的总寿命。
说完了“充满不拔”,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电池还没充满,因为着急出门或者其他原因就拔掉了充电器。
这种“半途而废”的做法,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核心概念,叫做电池的“循环寿命”。
电池的寿命并不是按使用了多少年算的,而是按照完整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衡量的。
一次完整的循环,通俗地讲,就是把电量从100%用尽到0%,再从0%充满到100%的过程。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插上充电器充一次电,就算消耗掉了一次循环,其实并非如此。
循环次数是累计计算的,比如你今天把电量从80%用到了30%,然后又充回了80%,这个过程只相当于完成了0.5个循环。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分析“没充满就拔”的影响。
对于锂电池来说,这非但不是伤害,反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方式。
锂电池有一个特性,它最“不喜欢”的状态就是电量极高(接近100%)和电量极低(接近0%)。
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表明,锂电池在电量中间区域(比如20%到80%之间)进行浅充浅放,其循环寿命会得到极大的延长。
举个例子,一块设计寿命为500次循环的锂电池,如果每次都从0充到100%,可能真的就只有500次左右的寿命。
但如果坚持在电量剩余20%时充电,充到90%就拔掉,它的实际循环寿命可能会轻松超过1500次。
这是因为避免了高电压和低电压对电池正负极材料造成的结构性压力和损耗。
所以,对于锂电池用户来说,“随用随充,不用充满”反而是一个能让电池更长寿的好习惯。
而对于铅酸电池,情况恰恰相反。
铅酸电池最怕的是“亏电”,也就是长期处于充电不足的状态。
如果它经常吃不饱,极板上就会形成一层叫做硫酸铅的白色坚硬结晶,这个过程叫“硫化”。
这些结晶会堵塞电离子的通道,严重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导致容量大幅下降,而且这种损伤是很难逆转的。
因此,铅酸电池需要定期进行一次完整的、充足的充电,也就是“深充电”,来帮助消除或抑制这种硫化现象。
综合以上所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在“充满电不拔”和“没充满就拔”这两种习惯之间,对于目前市场主流的电动车(尤其是越来越多采用锂电池的车型)而言,“充满电后长时间不拔”的潜在伤害要远大于“没充满就拔”。
过充可能导致的是快速的、物理性的、甚至是危险的损伤,而充电不足对锂电池来说反而是有益的,仅对铅酸电池在长期如此的情况下才会造成明显伤害。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给电动车充电,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呢?
其实记住下面几个简单实用的原则就足够了。
第一,避免在高温状态下立即充电。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刚骑行完的电动车,电池温度很高,此时马上充电会加剧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加速老化。
最好的做法是,把车停在阴凉通风处,让它自然冷却二三十分钟,等电池摸上去不烫手了再开始充电。
第二,掌握好充电的时机和时长。
对于锂电池,养成电量在20%到30%左右就开始充电的习惯,不必等到完全耗尽。
充电时长也不必追求百分之百,充到90%到95%是更健康的选择,一般充电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为宜。
对于铅酸电池,则建议每次都尽量充满,但绿灯亮后再浮充1-2小时即可拔掉。
第三,养成正确的充电操作顺序。
一定要记住是“先插电池端,再接通市电”,也就是先把充电器的输出端插头插到车身的充电口上,然后再把输入端插头插到墙上的220V电源插座上。
充电结束后,顺序相反,先拔墙上的插头,再拔车上的插头。
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在插拔瞬间产生的大电流冲击,保护电池和车辆的电控系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坚持使用原装或质量有保障的品牌充电器,切勿混用、乱用,因为不同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策略都是精确匹配的,用错充电器无异于“喂毒药”,对电池是巨大的伤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