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咱们普通老百姓选车真是有点眼花缭乱。
一边是纯电动车,开着安静又省钱,但总担心跑不远,充电不方便;另一边是传统燃油车,加油方便,心里踏实,可油价一涨,心就跟着疼。
在这两者之间,又冒出来各种插电混动,说是能用电也能用油,听着挺美,但不少人又觉得结构复杂,没电了比油车还费油。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有一个“老面孔”却一直不声不响地卖得挺好,那就是丰田那种不用插电的油电混动车。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技术都快三十年了,既没有纯电车的零排放,又不像插电混动有那么长的纯电续航,它到底好在哪?
为什么那么多开过的人,尤其是那些跑了几十万公里的老司机,都说这车省心又省钱,开着还舒服?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套系统背后的门道。
要说清楚丰田这套混动,得先明白一个道理:咱们开的普通燃油车,它的发动机其实活得很“憋屈”。
就像一个长跑冠军,你非让他去参加百米折返跑,他最擅长的耐力优势发挥不出来,起步和转身的弱点却暴露无遗。
汽车发动机也是一样,它最舒服、效率最高的工utput.区间其实很窄,一般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中高转速下。
但是在城市里开车,特别是早晚高峰堵车,发动机不是在低转速下没力气地“哼哼”,就是在怠速状态下白白烧油,这时候的燃油效率可能连20%都不到,大部分能量都变成了没用的热量和噪音浪费掉了。
丰田的工程师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能不能让发动机“扬长避短”,只在它最舒服、最高效的时候出来干活,那些它不擅长的“脏活累活”就交给别人呢?
这个“别人”,就是电动机。
为了让发动机和电动机能完美配合,他们设计了一套非常巧妙的核心部件,叫“行星齿轮组”。
这东西听着复杂,但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特别聪明的“项目经理”。
这个“项目经理”手里管着三员大将:发动机、一台主要用来发电的电机(我们叫它发电机)、还有一台主要用来驱动车轮的电机(我们叫它驱动电机)。
它的任务就是根据你开车的不同情况,智能地分配任务,让这三位大将各司其职,谁也别闲着,也谁也别干自己不擅长的活。
咱们来模拟几个场景看看这个“项目经理”是怎么工作的。
比如,你在市区里堵车,走走停停。
这时候,“项目经理”一看,发动机在这种工况下效率太低了,干脆就让它“休息”,完全由驱动电机来负责驱动车轮。
因为电机在低速下效率极高,而且启动瞬间就能输出最大扭矩,所以车子开起来又安静又顺滑,关键是完全不耗油。
这就是为什么像凯美瑞双擎这样的车,在市区里能开出百公里4升出头的油耗,比同级别的燃油车(动辄七八升)省了一大半的油钱。
如果路况好一点,可以低速跟车了,“项目经理”就会把发动机“唤醒”。
但不是让它直接去驱动车轮,而是让它在一个不紧不慢、效率最高的转速下运转,主要任务是带动那台发电机给电池充电,为接下来的加速或者纯电行驶储备能量。
这个过程,发动机就像在一个最舒服的健身房里锻炼,状态好,产出高,一点也不浪费力气。
当车开上高速公路,进入巡航状态时,这正是发动机最擅长、效率最高的领域。
“项目经理”就会把驱动车轮的主要任务交给发动机,让它尽情发挥。
这时候驱动电机也不是闲着,它会像个助手一样随时待命,在你需要超车的时候,瞬间介入,和发动机一起发力,提供额外的动力。
如果你需要急加速,想超个车,“项目经理”会立刻下指令,让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同时进入“满负荷”状态,把所有的力量都爆发出来,动力感受完全不输给那些大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整个过程发动机还是被牢牢地控制在高效区间内,不会出现燃油车那种转速飙升、光吼不走的尴尬。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聪明的“项目经理”,丰田混动实现了在任何路况下,动力系统都能保持高效运转,所以它才能做到全场景的省油,尤其是在越堵越省的城市道路,优势就越明显。
而且,由于动力是通过齿轮组进行耦合和分配的,整个过程没有传统变速箱离合器的断开和结合,所以开起来感觉不到任何换挡的顿挫感,动力输出像电流一样顺滑,很多人说开起来的感觉无限接近于一台电动车。
当然,技术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用起来怎么样。
丰田这套混动系统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省心”。
首先,它不挑环境。
在东北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纯电车电池性能打折,续航大减,丰田混动却能通过发动机启动产生的热量给电池保温,保证了低温下的正常使用。
在去西藏爬那种又高又陡的坡时,发动机和电机一起使劲,动力储备很足,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最关键的一点,它完全不需要外部充电。
电池的电量全靠开车过程中减速、刹车时回收的能量来维持,系统会自动把电量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一般是40%到60%之间),既不让电池过充也不让它过放。
这意味着你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加满一箱油,跑一千多公里是家常便饭,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都不用进加油站。
这种便利性,是很多纯电车和插电混动车目前还无法比拟的。
说到可靠性,这更是丰田的看家本领。
全球卖出了超过两千万台,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很多城市的出租车,用的就是丰田的混动卡罗拉,跑个六七十万公里,发动机和混动系统都不需要大修,这在普通燃油车上是很难想象的。
它的电池寿命也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由于系统控制电池总是“浅充浅放”,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用个十几年问题不大,再加上厂家提供的长期质保,基本不用担心换电池那笔高昂的费用。
在保养上,它也和普通燃油车差不多,换换机油机滤就行,没有太多额外的项目,使用成本非常亲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丰田混动之所以如此可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诞生于一个电子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代,所以它更多地依赖于精密的机械结构来实现功能。
这种设计思路非常稳妥,但也决定了它的技术路线相对保守。
如今,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们自己的品牌也拿出了非常出色的混动技术,比如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
它采用了和丰田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更多地依靠先进的电控技术,实现了“以电为主”的驱动模式,在很多方面,比如中低速的油耗和动力响应上,甚至做到了青出于蓝。
可以说,丰田用机械的智慧,教会了世界什么是可靠的混动;而中国的工程师们,则用电控的智慧,探索了混动技术的另一种可能。
这两种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它们都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节能、更舒适的出行选择,这本身就是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