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奔驰Q3中国市场暴跌27%,德系豪华何去何从?

在中国这片汽车市场的沃土上,一场关于“谁主沉浮”的较量正悄然上演。

梅赛德斯-奔驰,这个曾经象征着尊贵与极致的品牌,如今似乎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10月7日,集团交出的第三季度成绩单,像一记重锤,敲在了许多关注者心上。

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2%,这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心酸!奔驰Q3中国市场暴跌27%,德系豪华何去何从?-有驾

新能源浪潮下的“德系忧思”:数据背后,谁在悄悄“掉队”?

我们不妨先剥开数字的外衣,看看它真实的面貌。

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第三季度卖出了52.53万辆车,其中乘用车占了44.15万,厢式车则有8.38万。

这整体销量下滑12%的背后,细看之下,新能源车型却逆势上扬,卖出了9.63万辆,同比增长10%。

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曾经引领潮流的燃油车,正在逐渐失去光环?

再将目光聚焦到几个关键战场。

美国市场,8万辆的销量,同比下降17%,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欧洲市场,16.08万辆,同比增长2%,算是稳住了阵脚,但与新能源车型的增长相比,这2%的增速,显得有些“保守”。

然而,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国内市场——12.51万辆的销量,同比暴跌27%!

这一下滑幅度,触目惊心,仿佛一道裂痕,在“德系豪华”的版图上悄然蔓延。

心酸!奔驰Q3中国市场暴跌27%,德系豪华何去何从?-有驾

奔驰官方给出的解释,无非是“市场环境”与“关税政策”。

这话听着滴水不漏,却也多少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

马蒂亚斯・盖森(Mathias Geisen)先生的表态,更像是给这冰冷的数字,添上了一丝“无可奈何”的色彩:“尽管受到中国市场环境影响,我们在欧洲、南美和海湾国家表现良好。”

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电动CLA的积极反馈,以及电动车销量22%的增幅,这仿佛是在说:“你看,我们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中国市场,有点特殊。”

“BBA”们的集体“寒意”:当“卷王”遇上“老炮儿”

这股“寒意”,并非只吹拂着奔驰一家。

环顾四周,曾经的“德系三巨头”——宝马、奥迪,也同样感受到这股凛冽的寒风。

宝马集团第三季度总交付量58.83万辆,同比增长8.8%,看似不错,但在国内市场,147,121辆的销量,同比却下降了0.4%。

保时捷,这个以性能著称的品牌,上半年全球交付量146,391辆,同比下降6%,而在中国,销量更是下滑了28%,仅售出21,302辆。

奥迪的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在国内销量28.76万辆,同比下降10.2%。

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曾经,在中国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土地上,BBA占据了超过75%的豪华车市场份额,2023年,BBA在华累计销量高达230万辆,这简直是“一座座移动的宫殿”。

可曾几何时,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内卷”成了这个市场的代名词。

价格战愈演愈烈,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参与到这场“价格血拼”中来。

奔驰在去年在华销量便下滑了7%,这背后,它的新能源转型步伐,是不是有点过于“佛系”了?

“EQ”的“低语”与“新车”的“号角”:一场艰难的“自我革新”

奔驰的全新电动品牌EQ系列,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场“低语”,甚至有些“悄无声息”。

8月份的数据,EQB卖了294辆,EQE SUV卖了234辆,EQA卖了194辆,EQE更是只有142辆。

这数字,放在动辄月销过万的新能源车型面前,显得如此单薄,不禁让人发问:这真的是那个曾经叱咤风风云的奔驰吗?

心酸!奔驰Q3中国市场暴跌27%,德系豪华何去何从?-有驾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

奔驰显然也意识到了危机。

在今年慕尼黑车展上,他们祭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新品发布”,纯电GLC、电动C级等一系列新车,仿佛吹响了新能源时代的“集结号”。

明年,新款电动GLC、CLA、CLA Shooting Brake、电动C级等车型还将继续涌现,试图用更丰富的产品线,来填补市场空白,重塑品牌形象。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转型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

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百年积淀的传统豪华品牌而言,要从燃油车时代的“王者”,转身为新能源时代的“弄潮儿”,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需要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古诗,用在此时的奔驰身上,再贴切不过。

如果不能拥抱变化,不能将“源头活水”——也就是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注入品牌血脉,那么,即便是“大奔”的光环,也可能黯然失色。

“用户至上”还是“情怀卖单”?

中国市场的“选择题”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曾经,我们追逐BBA,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品牌认同,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如今,随着国内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变得更加“挑剔”和“务实”。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响亮的品牌,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际体验:智能化的交互、强劲的性能、便捷的补能,以及,最重要的——性价比。

一位年轻的朋友曾告诉我:“以前觉得开宝马,奥迪,奔驰,特别有面子。

现在,我开着国产新能源车,车机系统比它们流畅多了,语音助手比它们聪明多了,加速比它们还猛,关键是,价格还不到它们的一半!”

这番话,虽然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凡尔赛”味道,却也道出了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

心酸!奔驰Q3中国市场暴跌27%,德系豪华何去何从?-有驾

“得用户者,得天下。”

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不假。

奔驰,是否真正理解了中国用户的“心声”?

是否将“用户至上”的理念,融入到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细节?

还是仅仅在用“情怀”和“品牌溢价”,来维系最后的市场份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汽车市场的“江山”,正在易主。

奔驰,这个承载了无数人汽车梦想的品牌,能否在新一轮的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风骚”,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我们拭目以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但如果奔驰能真正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力,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能在销量榜上,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闪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