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车主手指压出电动车翼子板坑的视频,我立马揣着好奇心去了MG的4S店,想替车友们一探究竟——毕竟买车先看安全,这0.65毫米的钢板,真能靠得住? 到店一摸MG4的翼子板,指尖轻轻一按果然陷下去一小块,旁边吉利星愿的0.7毫米翼子板手感稍硬,但两者差值还没指甲厚,却像摸了两台不同风格的车,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此刻心里犯起了嘀咕?
其实一开始我也担心是偷工减料,直到跟店里技师聊透才明白,这“软”是工程师算好的“安全账”。 中保研报告里有组数据特别实在:吸能区再薄0.1毫米,行人腿部受伤概率就降9%。 咱们平时开车路过小区或学校,难免遇到孩子突然跑出来的情况,这“软乎乎”的外皮就像给行人加了层缓冲垫,比起硬邦邦的钢板,能大大减少意外时的伤害,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吗? 而且别光看外皮软,车门里的A柱可是另一番光景,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摸上去硬得扎实,就像给驾驶舱筑起了一道“钢铁堡垒”,软的地方护行人,硬的地方守自己,这种软硬分区的思路,我觉得特别靠谱。
后来我还特意查了欧洲ENCAP的评分,MG4拿了五星,行人安全单项82分,连国外的权威机构都认这套逻辑,心里的顾虑又少了不少。 翻配置单时更惊喜,全铝防撞梁、蜂窝铝吸能盒都没缺席,原来工程师省的不是钢材钱,是车身重量和生产成本——重量轻了能让续航更实在,成本降了最终把价格压到11.98万起,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性价比确实够诚意。 而且市场也给出了答案,三周国内订单就有6000台,欧洲月销更是达到8000台,车友们用真金白银投票,比再多说辞都管用,毕竟没人会为不靠谱的车买单。
平时在市区通勤,我还琢磨过这软外皮的实用处:早晚高峰加塞时不小心蹭到别的车,或者停车时碰到路沿,软外皮就算有点小凹痕,修复起来也比硬钢板省事省钱,不用动不动就钣金喷漆,省下来的钱加几箱电不香吗? 不过有一说一,关于MG4的内饰细节和具体动力参数,目前暂无相关数据,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后续关注4S店的最新信息,毕竟买车是大事,多了解总是好的。
总的来说,MG4这0.65毫米的软外皮藏着满满的保命套路,既有中保研、ENCAP的权威安全认证,又有全铝防撞梁这样的实在配置,价格亲民还能收获国内外车友的认可。 这样兼顾安全、性价比和市场口碑的MG4,你会考虑购买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