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网约车“饱和危局”:1.7万司机日单不足10单的生存困局

7月14日,惠州市惠城区一名网约车司机驾驶空车在红绿灯前漫长的等待,成为当地出租车市场的缩影。两周后,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数据揭露了残酷现实:全市超1.7万辆合规网约车日均订单不足10单,占比高达51%,司机日均营收仅360元,较半年前持续下滑。这场供需失衡的危机背后,是市场失控、风险转嫁与监管滞后的三重困局。

惠州网约车“饱和危局”:1.7万司机日单不足10单的生存困局-有驾

2025年上半年,惠州网约车数量新增1970辆,总数突破3.3万辆,驾驶员激增5246人,总数达7.2万。与之对比,传统巡游出租车减少77辆,仅剩911辆。半年新增运力相当于巡游车总量的两倍,但城市出行需求并未同步增长。 网约车日均订单量仅16单,51%车辆甚至不足10单。以日均10单司机为例,360元营收需扣除租金(约150元/天)、充电(50元)、保险摊销(40元),净收入仅120元,时薪不足10元。而巡游车司机更艰难,日均载客11次,营收312元,实际收入已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部分平台与合作车商以“零首付跑车”吸引从业者,但合同暗藏高额违约金条款。网约车保险费用是普通车辆2倍,且强制报废年限为8年或60万公里,退出时二手车残值暴跌50%以上。司机陷入“跑单亏钱,退车赔钱”的死循环。

尽管滴滴在惠州等城市试点“无单保障”计划,承诺为长时间无单司机提供补偿,但触发条件苛刻——需关闭顺路单、开启特惠单,且深夜和场站区域不适用,实际覆盖场景有限。更讽刺的是,滴滴惠州分公司同时位列违章案件与投诉率榜首,暴露出管理缺位。

惠州网约车“饱和危局”:1.7万司机日单不足10单的生存困局-有驾

自2023年起,惠州交通部门连续三年发布市场饱和预警,但缺乏配套的总量调控手段。合规网约车数量仍以年均20%增速膨胀,从2023年底的2.5万辆飙升至2025年的3.3万辆。2025年上半年查处非法营运255宗、违章130宗,但涉事企业如新明晖运输、滴滴惠州分公司等屡登黑榜却未被限制新增运力。监管重心集中于事后处罚,而非前端风险遏制。

一位从业六年的惠州司机坦言:“现在老司机想转行,新司机却挤破头进来”。这场3.3万辆车争夺有限订单的残酷游戏,既是平台经济“烧钱-扩张-垄断”模式的恶果,也是灵活就业蓄水池过载的警报。当“日均10单”成为奢侈,监管的刀不能再只悬于提示函上——毕竟,市场的盲目性,终需制度的理性来治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