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

车市当下的悲哀:国产车好不容易弯道超车,却被不少人无端诋毁!

哎,前几天跟几个老伙计在茶馆里闲聊,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买车这事儿上。老张头端着茶杯,一脸不屑地说:“现在国产车是卖得火,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修车排队还来不及呢!”这话一出,我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老张头,那可是二十年前开过“修车排队”奇瑞的老司机了。时代都变了,他的脑子里还装着老黄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咱们国产车这些年风里雨里,好不容易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结果呢?屁股还没坐热乎,各种“酸葡萄”言论就扑面而来,这难道不是当下车市最大的悲哀吗?

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有驾

你说说,咱们国产车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要被这么“群起而攻之”?从当年被戏称为“铁皮罐头”,到如今比亚迪年销四百多万辆,把大众中国都甩在身后,这难道不是活生生的逆袭剧本? 我记得早些年,谁要是开辆国产车,亲戚朋友见面都得绕着走,生怕沾上“low”的标签。可现在呢?看看大街上,比亚迪、吉利、长安的车流如织,新能源牌照都快成了“新时尚”。更别提在海外市场,国产车那叫一个扬眉吐气!挪威街头,比亚迪元PLUS月销两千多辆,把大众ID.3都挤成了“弟弟”;巴西市场,奇瑞瑞虎8年销十二万辆,直接杀进了SUV销量榜前三。这哪是“低端货”的出海,这分明是“中国智造”的全球巡演啊!

可偏偏就有人视而不见,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国产车配置再高,也比不过进口车!” 这话听着耳熟不?我都听出茧子了。可事实呢?咱们的电池技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续航轻松破千公里,这数据,特斯拉看了都得掂量掂量。智能驾驶呢?小鹏的XNGP,城市道路无图导航,比特斯拉FSD更懂中国复杂的路况。燃油车领域,奇瑞的鲲鹏混动,热效率44.5%,比丰田的THS还猛;长城的9AT变速箱,换挡速度0.2秒,跟采埃孚8AT掰手腕都不虚。这些硬核技术,哪一样是“吹”出来的? 可总有人拿着放大镜找毛病,一个小小的异响投诉,就能被无限放大,说成是“全系通病”。拜托,懂车帝的实测数据都摆那儿了,国产车的平均异响投诉率已经降到3.2%,跟合资车一个水平线了!这进步,难道不该被看见吗?

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有驾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诋毁压根儿就不是普通消费者的偏见,而是“同行的恶意”。长城起诉“小迪快报”,极氪把“车曝台”告上法庭,这些案例背后,不就是赤裸裸的商业竞争吗?眼瞅着国产车崛起,市场份额被蚕食,有些人坐不住了,干脆编造谣言,抹黑对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了,这是在给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使绊子”! 幸好,法律不是摆设。比亚迪法务部可不是吃素的,把造谣的自媒体告到赔偿两百多万,这记“铁拳”打得漂亮!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再容忍这种无端的诋毁,要用法律武器为国产品牌正名。

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有驾

当然,咱们也得客观看待问题。国产车是不是十全十美?那肯定不是。比如,有些品牌的车机系统,用久了确实会卡顿;个别车型的底盘调校,相比老牌合资,还是略显单薄。但这些小瑕疵,能掩盖整体的进步吗? 显然不能!2024年国产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达到了1.2万公里,故障率比过去下降了50%,这进步肉眼可见。安全性能更是杠杠的,领克09拿下了C-NCAP五星+评级,车身扭转刚度甚至超过了奔驰GLC。这些硬邦邦的数据,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更让我欣慰的是,年轻人的态度正在改变。 上海车展的调查显示,74.58%的90后首选国产车,这个数字五年间飙升了47%!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不迷信品牌,更相信真实的产品力和用户体验。他们知道,花三十万买的问界M9,其智能座舱的体验,可能秒杀百万级的豪车。他们用真金白银,投出了对国产车的信任票。反倒是像老张头这样抱着旧观念不放的,越来越少了。

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有驾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国产车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我们凭的是真刀真枪的技术突破,是日复一日的研发投入,是无数工程师的汗水和智慧。 从被嘲笑到被追赶,从“技术平权”到“全面超越”,这条路走得有多艰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现在,我们终于站在了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央,却还要忍受无端的诋毁和冷眼,这难道不悲哀吗?但诋毁者可能忘了,中国工业的进步,从来不是靠抹黑就能阻挡的。

国产车崛起遭非议,弯道超车何罪之有?-有驾

那么,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当偏见与进步狭路相逢,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辆正在驶向未来的“中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