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9卖33万,转弯半径比Polo还小5厘米,理想L9车主在停车场沉默了
上个月陪朋友去看车,他开着理想L9在地下车库倒了三次才停进车位,旁边刚进来一台智己LS9,车长5米3却一把转进去了。后来才知道,这车用了双向24度后轮转向,转弯半径硬是做到4米95,比我那台1.5米宽的Polo还灵活。这技术听着玄乎,实际开起来确实有些门道——低速时后轮反着打,高速并线又跟着同向偏,开惯了普通车真得适应几天。
说到增程,这两年听得耳朵起茧。不过LS9这套系统倒有点意思,66度电的宁德时代电池装进去,纯电能跑402公里,够我一周上下班加接娃。关键是那台1.5T增程器,据说热效率43%,亏电状态百公里5升多点油,这数字放在5米3的大车上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我那哥们从北京开到青岛,全程没找充电桩,油费算下来比高铁二等座还便宜几十块——当然这得看个人怎么开,激烈驾驶肯定另说。
冬天用车最头疼电池衰减,去年在东北见过不少电车趴窝的。LS9搞了套石墨烯地暖铺在副驾和后排脚下,十来分钟车内就暖和了,据说能耗只有空调制热的三分之一。更绝的是尾门藏了个10升储水箱,能出45度热水,这配置可能大部分人用不着,但真遇上高原露营或者应急情况,或许会庆幸当初没减配。
座椅按摩这事儿,以前总觉得是噱头。直到体验过LS9那套4D机械按摩,才明白跟气囊式确实不是一个路数。八组电机模拟推拿手法,力道大概是传统气囊的好几倍,开长途跑三四个小时,腰确实没那么酸。二排右座放平后接近160度,配合腿托撑起来,这姿势躺半小时算是能缓过来。
自动驾驶这块,520线激光雷达和那颗Thor芯片全系标配,这配置放在三十来万价位段多少显得有些夸张。实际城市NOA表现如何得看后续OTA更新,硬件堆料是一回事,算法调教又是另一回事。倒是那个一体式探照灯挺实用,夜里走烂路能照出去八千平,比改装射灯省心。
空气悬挂行程做到150毫米,双腔结构可以根据路况切换软硬。我试过一段山路十八弯,过弯侧倾控制得还算利索,没有那种开船的飘忽感。爆胎稳定系统据说能在零点几秒内介入,这种极限情况平时碰不上,但多一层保险总归心里踏实些。
音响方面,25个扬声器铺满车厢,总功率两千多瓦。开惯了原厂音响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震撼,但说实话,真正能分辨出差异的或许也就那些发烧友。新风系统一小时换气120次,车里抽烟三分钟就没味儿了,这点对家里有小孩的或许比较受用。
价格33万6起步,对比理想L9的46万和问界M9的50万,差价摆在那里。有人说便宜没好货,也有人觉得配置拉满性价比够高。上汽能把成本压下来,一方面是规模化采购的优势,另一方面跟LS6共用平台分摊了研发费用。上市半小时大定五千台,订单里三成多来自理想潜在客户,两成是BBA车主想换新能源——这市场格局变化确实挺快。
有西藏的车主反馈,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跑出一千六百多公里,比官方数据还多了百来公里。海拔五千米亏电状态下加速只慢了零点几秒,这表现放在增程车里算是交了份不错的答卷。当然个别案例不能代表所有情况,用车环境、驾驶习惯都会影响实际表现。
这车适合什么人?平时城市代步周末带家人出游,偶尔跑个长途自驾,对空间和舒适性有要求但预算又不想突破四十万,大概会在备选清单里。至于品牌认知度弱这事儿,或许得靠后期服务和口碑慢慢积累。毕竟买车看的是产品力和实际体验,牌子响不响亮,每个人心里有杆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