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那场广汽和华为的分手,真像球场上突然断电,谁都以为埃安还能继续发光,结果一转眼,主角直接变配角。
那年11:0的投票声,简直像是为“自立门户”敲响的锣,热闹归热闹,后劲儿却不见得多大。
你说那会儿埃安多神气,销量直追五十万台,朋友圈里晒数据的比晒娃的还多,新能源SEO关键词满天飞。
可人算不如天算,分手两年,广汽的操作走向了“什么都要,结果一地鸡毛”的魔幻路子。
最近看广汽集团新一波“番禺行动”,我脑海里总会闪过小时候家里做的那大锅饭,啥菜都往里丢,最后吃到嘴里,全是一个味。
埃安霸王龙、传祺、昊铂,三兄弟一字排开,个头差不多,脸型相仿,连发型都像是同一个Tony老师剪的。
高端?
中低端?
定位说得天花乱坠,实际市场上一眼望去,全是“熟面孔”,没谁愿意多看一眼。
增程车型一窝蜂地冒出来,消费者反而更懵圈: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
说到增程,霸王龙那个操作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十万块的小车,用户就图“省”,油电混合听着是高大上,真到掏钱那一步,买家心里那点算盘打得比你还响。
说走心点,买这价位的,恨不得一分掰成两半花,充电桩排队都能等半天,你让人家多加油?
增程一上,价格优势没了,原先主打的“经济适用”也跟着溜号,最后成了四不像,谁买账?
SEO流量词倒是都到位了,转化率一看,属实扎心。
数据不会骗人。
23年还在冲高,24年就开始哑火,25年直接滑进“谷底区”。
新能源赛道比的就是谁能不掉队,比亚迪、理想、小鹏都在往前冲,广汽这边三兄弟掐得正欢,外头的对手连影子都快追不上了。
多品牌战略纸面上挺美,实际是“内耗拉满”,自家人和自家人抢饭吃,割裂感强得就像家族群聊每次讨论过年去哪聚餐,最后谁也没拍板儿。
有一次在展会现场,正好碰上几个年轻人围着埃安指指点点,有人嘴里嘀咕:“这不是传祺换个壳吗?”
另一个摇头:“昊铂不是说高端?怎么也这风格?”
那场面真有点尴尬。
新能源用户爱个性,爱新鲜感,你三张牌都一个调调,年轻人早就换频道了。
搞高端,结果市场认定你是“亲戚团体装”,不被冷落才怪。
广汽这两年像极了那些想转型却总卡壳的运动员。
你看理想,搞增程搞到飞起,续航焦虑都被打成段子了。
比亚迪刀片电池,安全成了流量密码。
广汽倒好,路线不清,形象模糊,自己人都快喊不出对方的名字。
行业在变,节奏越来越快,你还在原地抠细节。
说是布局未来,其实是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至于技术,华为一走,广汽的智能化仿佛被一夜打回解放前。
自研说得响亮,落地就开始掉链子。
同行都在卷智能驾驶、软件生态,广汽还在琢磨“矩阵”怎么分家。
你要说有底蕴,好歹是老牌国企,资源不缺,问题是方向感迷失,比不上后浪的灵活,稳不住前浪的牌面。
偶尔我会和身边人聊起广汽的“番禺行动”,有人笑说这像极了家族企业分蛋糕,谁都想多切一块,结果盘子碎了,蛋糕撒了一地。
新能源市场可没耐心等你慢慢磨合,用户早就被理想、比亚迪的各种黑科技圈粉了。
你再端出老三样,谁还捧场?
SEO流量词再多也扛不住产品力掉队。
说实话,这场局面要真能逆转,得看广汽能不能拿出点狠劲和新意。
别光想着自嗨,别再搞兄弟内斗。
新能源市场讲究的是快、准、狠。
你还在研究“定位学”,人家都已经在做用户体验了。
品牌独特性、用户需求、技术创新,哪个掉队都容易被淘汰。
也不是没见过类似的剧情。
想想那些昔日球星,刚转会时风风火火,转眼就被新人抢了风头。
新能源这行,没人愿意等你慢慢觉醒。
广汽要真想翻身,得学会放下包袱,重头再来。
说到这里,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你觉得广汽这波“番禺行动”还有机会吗?
留言区见,咱们一起吃瓜、聊车、看热闹,说不定下一个悬念就藏在你我的吐槽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