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儿,不知道你听没听说。
去年,美国富国银行一个管事的,在中国被叫去问话了。
一个美国搞金融的,怎么就跟咱们中国车扯上关系了。
这事儿不大,但圈子里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一下子,把桌子底下的事儿全给掀出来了。
这两年,咱们的国产车,开到国外去,那叫一个火。
新闻里看着是真提气,感觉我们终于扬眉吐气了。
但光鲜背后呢?
车卖出去了,钱呢?钱都顺顺当当地回来了吗?
这事儿,就戳破了那层窗户纸。
咱们在国内,主机厂,那都是爷。
找供应商拿东西,给你张条子,几个月后再给钱,都得受着。
大家习惯了。
可你把这套玩法拿到国外去,不好使。
人家不认。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天经地义。
这就麻烦了。
车卖得越好,摊子铺得越大,你就越需要现金。
哗哗地往外流。
这就像个无底洞。
有个数,说这个资金缺口,可能得两万亿。
两万亿。
你想想这个数字。
一边是海外销量蹭蹭涨,一边是资金链随时都可能断。
刺激不刺激。
那肯定有人想,咱自己的银行呢?
中农工建交,干啥吃的?
是,咱自己的银行也想帮忙。
可他们的方式,有点跟不上趟。
你找他们贷款,行,厂房、地皮,先拿来押着。
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咱们车企出海,很多时候都是轻装上阵,在国外就一销售公司,哪有那么多东西给你押。
你这渴得都快冒烟了,他那边还在慢悠悠地给你煲汤。
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时候,富国银行这种外资行就来了。
他们玩法活。
你有订单?好,我根据订单给你放钱。
快,狠,准。
于是,咱们辛辛苦苦在海外打市场,赚来的钱,还得先分给他们一大块,求着他们续命。
这感觉,就挺憋屈的。
你再瞅瞅人家日本当年。
丰田、本田他们冲向全世界的时候,背后站着的,可不光是银行。
是“综合商社”。
三菱、三井这些,你可能听着名字熟。
他们是干嘛的?
简直就是个全能保姆团。
丰田要去一个新地方,两眼一抹黑。
没事儿。
商社先去探路,当地政策、法律、市场,给你摸得一清二楚。
要建厂、找零件?
商社帮你搞定,甚至直接投钱跟你一起干。
物流、销售、渠道?
人家早就铺好了。
最关键的,钱。
商社自己就能放贷,能融资,比谁都懂车企需要什么。
日本车企出海,是一支航母编队,浩浩荡荡。
我们呢?
我们是一艘艘巨轮,很猛,但很孤独。
自己硬闯。
这种玩法上的差距,比技术上的差距,可能更要命。
缺钱,这还只是看得见的伤口。
水底下,还有看不见的暗礁。
比如,美国人画了条线,叫OFAC。
一张黑名单。
你要是跟名单上的人做了生意,不好意思,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轻的,罚你一大笔钱。
重的,直接把你拉黑,不让你用美元了。
这一下,基本就等于把你废了。
我们在中东、俄罗斯卖得挺好,可那些地方,就特别容易踩着这条线。
每天都像在走钢丝。
还有一个,汇率。
这东西更玄。
你在巴西辛辛苦苦卖了一年车,赚了一堆当地的钱。
正准备换成人民币,啪叽,人家货币贬值了。
你一年,白干。
这种事,太常见了。
成熟的跨国公司,都有专门的团队,用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把这个风险给锁住。
而这些工具,这些玩法,又都掌握在华尔街那帮人手里。
你看,绕来绕去,又回去了。
命根子,还是在人家手里攥着。
就这么认了?
那不能。
咱们的人,从来都擅长在绝境里找路。
比亚迪搞了个“迪链”,奇瑞弄了个“乾坤圈”。
名字听着玄乎,其实道理很简单。
就是用主机厂的信用,带着整个供应链上下的兄弟们一起玩,让钱在自家人手里转得快一点。
这是救急。
更狠的,是自己下场。
像上汽、吉利他们,直接跑到海外,去申请金融牌照。
自己开银行,自己办金融公司。
这才是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我不找你借钱了,我自己印钱。
这条路肯定难走。
但没办法,这是必经之路。
光会造好车,已经不够了。
以后这牌桌上,还得会玩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