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见万宜讯—2025年,雷克萨斯终于敲定国产计划,6月27日,位于上海金山的雷克萨斯独资新能源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雷克萨斯凭借进口身份、出色品质和豪华定位,收获大批拥趸,2021年销量更是高达22.7万辆,达到在华业绩巅峰。在那个消费已经有些疲软的时代,雷克萨斯被称作是真正硬挺的豪华品牌,甚至一度成为BBA口中的隔壁好学生,不国产的身份也为它蒙上了一层倔强的面纱。但此后,雷克萨斯的销量便开始逐年下滑,如今其国产化的决定,虽是战略调整,却也透着几分无奈,毕竟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沧海桑田。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2024年突破50%,成为市场主流。国产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迅速崛起,它们凭借创新技术、丰富配置和高性价比,强势抢占市场份额,给传统豪华品牌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车偏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智能化、个性化成为新的购车考量因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雷克萨斯电动化转型滞后的问题愈发凸显。
目前雷克萨斯在售的12款车型中,纯电车型仅有RZ一款,插混也只有2款,电动化率远低于奔驰、宝马等竞争对手。RZ车型的市场表现也不尽人意,续航里程短、车机系统卡顿等问题饱受诟病,月销量仅百台左右,与国产新能源车型的热销形成鲜明对比。此外,雷克萨斯的智能化水平也落后于时代步伐,车机系统体验不佳,自动驾驶仍停留在L2级别,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方面,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销量压力和市场趋势的双重逼迫下,雷克萨斯选择国产,希望借此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国产化后,雷克萨斯可享受关税减免,缩短供应链周期,还能利用中国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实现零部件95%本土化采购,有效控制成本。同时,本土化生产也有助于雷克萨斯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创新,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不过,雷克萨斯国产化之路布满荆棘。2021年的销量高潮基本意味着精致燃油车时代的绝唱。在那个人们还愿意为情怀、为品牌、为进口车买单的岁月中,雷克萨斯没能及时提前布局。在性能、智能和新势力真正形成大势的时候,这艘陈年邮轮已经难以掉头。如今特斯拉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在新能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智能化和性价比方面独具优势,不断挤压市场空间。雷克萨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起步较晚,想要后来居上,难度可想而知。最后,一汽、广汽两大合资伙伴的态度也不容忽视,独资建厂可能引发内部利益冲突,如何平衡各方关系,也是雷克萨斯面临的难题之一。
雷克萨斯国产化虽迟但到,这既是顺应市场趋势的无奈之举,也是品牌寻求突破的关键尝试。未来,雷克萨斯唯有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但就目前来看,雷克萨斯的前路依旧崎岖。最近十年只有退出中国的合资品牌,除特斯拉外也没有出现新的外商独资汽车工厂,用市场换技术换资金的时代已经远去。雷车能否成功逆袭,还有待时间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