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日产天籁堪称日产汽车阵营中的“销售猛将”。往前推个两三年,月销量轻松破万并非稀罕事,众多家庭在购置车辆时,日产天籁常常被列为首选。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这款车已然不再是广大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依据我们的统计数据,今年7月份,日产天籁仅仅售出3726辆,创造了近几年该车型月销量的最低纪录。
从多家汽车销售门店反馈的情况来看,当下日产天籁给出的优惠力度近乎达到6万元。以最低配车型为例,其价格可谈至12万多元,已然跌入A级车的价格范畴。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优惠幅度如此之大,日产天籁为何依旧难以在市场上畅销呢?
先来说说这所谓的优惠。尽管宣传中声称日产天籁优惠幅度高达6万元,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简单。许多门店要求客户选择长年限的贷款方案,算上贷款利息之后,车辆最终的落地总价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划算。再者,不少消费者反映,最低配版本的天籁长期处于无货状态,基本等同于有价无市,难以购买到。而配置稍高一些的车型,价格则攀升至14万左右,这一价格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预期。
除了优惠存在“水分”之外,日产天籁自身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在外观设计方面,自2018年天籁完成换代后,采用了运动化的设计风格。但尴尬的是,整车造型与新轩逸极为相似,以至于被人们戏称为“大号轩逸”,这无疑使得车辆的档次感大打折扣。更为关键的是,新款车型在运动感和个性化方面表现并不突出,既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又失去了原本的中年消费群体。
在曾经赫赫有名的“日系三剑客”中,丰田凯美瑞主打均衡特性,产品品质优良且油耗较低;本田雅阁以运动风格为卖点,并且价格门槛相对较低,深受年轻人喜爱;日产天籁则凭借“大沙发”这一独特优势,以强大的乘坐舒适性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日产“大沙发”的优势已不再显著,因为其他竞品车型在舒适性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相较之下,天籁似乎难以在竞争中凸显自身优势。
早些年,日产汽车以“技术日产”为宣传口号,大力开展营销活动。但在实际的车型体验过程中,与竞品相比,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消费者对此感受不深,自然也就对所谓的“技术日产”缺乏认同感。例如,当初高调推出的e-POWER混动技术,并未引发市场过多的关注,导致该混动系统迟迟未能应用到天籁车型上。反观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均已推出混动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在这一方面,天籁再次处于竞争劣势。
既然在与同级别的合资车型竞争中都难以胜出,那么与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差距就更为明显了。在油耗方面,新能源车型对于日产天籁而言,几乎形成了降维打击;在配置方面,天籁更是毫无竞争优势;从品质角度来看,如今国产车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当下的年轻人对合资品牌也不再盲目追捧。总之,在各方面表现均不突出的情况下,日产天籁自然难以被消费者纳入购车的考虑范围。
除了产品竞争力不足之外,许多人对于日产品牌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并不看好。可以说,目前整个日产品牌的销量几乎全靠轩逸一款车型苦苦支撑。而轩逸销量最为火爆的车型,还是价格较低的“轩逸经典”。曾经风光无限的逍客、天籁、奇骏等车型,如今都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像艾睿雅、探陆等相对较新的车型,更是不受市场欢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产天籁想要扭转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难度可想而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