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鼻前脸、电动升降尾翼、四出排气,长安第三代UNI-V带着一身运动装备杀入市场,11.49万元的2.0T尝鲜价却像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 这个比老款终端价还低5000元的价格,表面是诚意,实则是燃油性能车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生存挣扎。
坐进第三代UNI-V的驾驶座,你会被橙色缝线的运动座椅、SUPER RACE红色按键和换挡拨片包围。 按下启动键,仪表盘瞬间切换赛道模式,涡轮压力、加速计时器在屏幕上跳动,仿佛坐进一台小钢炮。 车尾的电动尾翼在80km/h自动升起,双边四出排气在隧道里轰鸣,长安把燃油车的“仪式感”武装到了牙齿。
掀开发动机盖,180kW的2.0T蓝鲸发动机确实亮眼。 400N·m扭矩让这台紧凑轿车6.3秒破百,德国马牌PCC轮胎配合四活塞卡钳,弯道中稳得像轨道车。 工程师甚至给车身加装了顶吧和中通道加强件,就为过弯时减少那1%的侧倾。
可当你开过同价位的小米SU7,电动马达瞬间爆发的推背感让6秒加速显得迟钝。 UNI-V的8AT变速箱再顺滑,换挡间隙依然存在;声浪再澎湃,也掩盖不住油耗表上8.5L/100km的数字。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爱信8AT,在2025年已沦为新能源时代的背景音。
长安展厅的销量曲线揭示了残酷现实:2024年UNI-V单月还能卖出一万多台,如今月均销量仅剩3000台出头。 隔壁小米门店挤满试驾的年轻人,他们讨论着城市NOA和超充速度,对“内燃机情怀”毫无兴趣。 某长安销售翻着订单本苦笑:“上个月订UNI-V的客户,十个里有八个是家里第二台车。 ”
价格战背后是步步退守。 老款2.0T官方指导价13.99万,终端优惠后也要11.99万。 如今新款直接定价11.49万,比老款清仓价还低。 就连2999元的杜比影音包也砍到999元,生怕多收一分钱就吓跑客户。 这种“自杀式定价”连本田思域看了都摇头,后者1.5T车型仍坚挺14万区间。
燃油车最后的堡垒正在瓦解。 UNI-V标配L2辅助驾驶和540°全景影像,车机地图常年不更新,语音助手反应慢半拍。 有车主在投诉平台抱怨:“OTA升级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我的中控屏还在显示三年前的路况”。 电车用8295芯片跑3A游戏时,UNI-V的智能座舱还在玩贪吃蛇。
橙色刹车卡钳在阳光下刺眼得像个行为艺术。 这抹亮色试图掩盖的是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当比亚迪把DM-i混动做到9.98万,当小米SU7标准版杀入21.59万,纯燃油性能车的存在价值被压缩到极致。 长安给UNI-V装上电动尾翼,却拽不住年轻消费者滑向电门的脚步。
销售指着展厅C位的深蓝SL03新能源车说:“现在推UNI-V就像推销机械表,有人为情怀买单,更多人选择智能手表。 ”他身后的第三代UNI-V静静亮着日行灯,电动尾翼缓缓收起,像一只收拢翅膀的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