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消息挺有意思,估计不少朋友听了都会琢磨一下:一向以操控和驾驶乐趣著称的宝马,那个在很多人心里代表着德系精密机械的品牌,居然正式宣布要和一家咱们中国的科技公司Momenta合作,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一套全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好奇,宝马这么一个百年老厂,技术家底那么厚,怎么在智能驾驶这块,反而要找个“外援”,而且还是个中国“外援”呢?
是不是它自己的技术跟不上了,还是说咱们中国的技术,真的已经发展到让这些国际巨头都不得不正视,甚至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水平了?
这背后的事,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客观地看待宝马现在的处境。
一提到宝马,大家脑子里浮现的肯定是“蓝天白云”标、扎实的底盘、精准的转向,还有那句经典的“人车合一”。
没错,在传统燃油车那个“比谁跑得快、过弯稳”的时代,宝马绝对是优等生,它的机械素质是全球公认的顶级水平。
但是,现在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竞争也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大家买车,除了看三大件,越来越看重一个东西,那就是“智商”。
你这车聪不聪明?
能不能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晚高峰里,自己慢悠悠地跟着前车走,解放我的右脚?
能不能在我分神的时候,帮我盯着路况,紧急时刻踩一脚刹车?
甚至,能不能在高速上自己打灯变道,丝滑地超过慢车?
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买车时非常关心的一点。
咱们国内的那些新造车品牌,像是小鹏、蔚来,还有华为加持的问界,早就把智能驾驶当成了核心卖点,各种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宣传得铺天盖地。
它们的车子,已经能在很多大城市里,实现从A点到B点的绝大部分路段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包括识别红绿灯、自主超车、进出匝道这些复杂操作。
反观宝马,它在售车型上的那套辅助驾驶系统,说句实在话,就显得有些“朴素”了。
基本上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自适应巡航,能在高速上跟跟车、保持在车道里,功能相对基础。
遇到稍微复杂点的情况,比如前方有车辆汇入或者需要下匝道,系统可能就会提示你“请立即接管”。
这种体验上的差距,就像你还在用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款手机,而别人已经用上了能视频聊天、玩大型游戏的最新款智能手机。
这种落差感,宝马自己不可能感觉不到。
在中国市场,如果“智商”这门功课再不赶紧补上来,别说和新势力竞争,可能连传统豪华品牌阵营里的地位都会受到威胁。
这就是宝马面临的“智能焦虑”。
面对这种焦虑,宝马没有选择自己关起门来从头研发,因为时间不等人,市场的窗口期可能稍纵即逝。
于是,宝马做出了一个非常务实和聪明的选择:在中国搞一次公开的招标,让中国本土最顶尖的智能驾驶公司来“打擂台”,谁的方案最好,就跟谁合作。
这消息一出,国内智能驾驶圈的头部玩家,比如原文提到的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都参与了进来。
这可是一场真正的技术比拼,大家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亮了出来,都想拿下宝马这个含金量十足的订单。
那么,为什么最后是Momenta这家公司脱颖而出呢?
这就要说到Momenta的独到之处了。
这家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它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被很多人称为“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做相对基础、成本可控的辅助驾驶方案,目标是能快速、大规模地装到量产车上。
通过和十几家车企合作,Momenta的系统已经跑在了超过一百款车型上。
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优势:海量的数据。
你想想,成千上万辆搭载它系统的车每天在中国各个城市、各种复杂的道路上行驶,就等于有成千上万个“数据采集员”在不停地工作,把中国最真实、最鲜活的路况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Momenta的数据库。
另一条腿,则是专注于研发顶尖的、面向未来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这两条腿是相辅相成的。
用量产方案收集来的海量真实数据,去“喂养”和训练那个更高级的、更聪明的AI大模型,让它不断学习、不断进化。
然后,再把进化后更强大的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量产车上。
这就形成了一个“数据驱动”的良性循环,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对宝马来说,Momenta不仅能提供一个经过市场充分验证、可以快速落地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有基于中国路况的庞大数据积累和一套清晰的技术升级路线。
这才是宝马最看重的,也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核心优势。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这次合作最关键的一点:“中国专属”。
这四个字的分量非常重,绝不是简单地把界面翻译成中文,或者换个中国地图那么简单。
咱们中国的路况有多特别,每个开车上路的人都深有体会。
横冲直撞的电动车、神出鬼没的外卖小哥、毫无征兆的加塞变道、人车混行的老城区道路……这些场景,对于一个在德国秩序井然的交通环境中训练出来的AI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它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前车打了右转灯却突然向左拐,也无法预判那个在路边等候的行人会不会下一秒就冲到马路中间。
所以,这次宝马和Momenta要打造的,是一个真正“懂中国”的智能驾驶系统。
它的学习资料,全部来源于中国本土的真实驾驶场景。
它不仅要学习交通法规,更要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的“路面哲学”,要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对周围环境有预判能力。
而实现这一切的核心技术,就是“AI大模型”。
简单来说,传统的技术方案更像是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板一眼,遇到程序里没有的意外情况就容易“蒙圈”。
而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更像一个真正的人类大脑,它通过学习海量案例,具备了推理和泛化的能力,能够更灵活、更人性化地处理复杂问题,做出的决策也更平顺、更安全。
这次合作,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新赛道上,中国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世界工厂”和“消费市场”,转变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策源地”。
宝马这样的国际巨头,选择与中国本土企业深度捆绑,共同开发最核心的“大脑”部分,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特别是我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发展成果的最高认可。
这不仅仅是一家车企和一家科技公司的商业合作,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
它说明,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数据、我们的工程师,正在成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