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天幕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车企给咱们编织的一个绮丽幻梦。
躺在车里仰望星河,听起来简直就是诗意栖居。
可现实这玩意儿,总是喜欢跳出来泼你一身冷水。
尤其是盛夏时节,这大块玻璃顶简直就是个“聚热宝”,把车内搞得像个桑拿房。
那些当初被颜值蛊惑,入了全景天幕纯电车坑的车主们,现在估计正一边狂擦汗,一边在心里暗自叫苦不迭。
瞅瞅社交平台上那些五花八门的“避暑妙招”,简直能让人笑出鹅叫。
有人像下苦力一样,在烈日炙烤下笨手笨脚地装遮阳帘,汗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有人更绝,直接在车里支棱起一把遮阳伞,愣是把移动座驾变成了路边茶摊;还有人全副武装,什么遮阳帽、防晒面罩都招呼上,开个车跟谍战片似的。
甚至还有狠人,直接用水管冲车顶,或者在车顶铺草皮…这哪是开车,这是行为艺术行为大赏啊!
当初为了追求那份新潮和舒坦,结果却落得如此窘迫,这背后的bug,其实扎心得很:不少车厂在搞设计的时候,心思全扑在“颜值即正义”上,压根没把用户的实际痛点当回事。
全景天幕固然能带来更宽阔的视野,但炎炎夏日的酷热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说你顺手加个遮阳帘,难道会掉块肉吗?
就拿那些“裸奔”天幕的车来说,车主们为了阻挡紫外线,少说也得掏个几张毛爷爷置办防晒装备。
这钱花得冤不冤?
更扎心的是,这些权宜之计往往收效甚微。
遮阳帘装起来费劲,遮阳伞占地方,至于浇水铺草皮…emmm,只能说脑洞很大。
况且,这些“土法炼钢”式的降温方法,真能扛得住热浪的侵袭?
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说到这,就不得不给埃安RT点个赞了。
人家直接自带前后双电动遮阳帘,而且还支持声控。
只要你轻启朱唇,娇嗔一句“好晒呀”,遮阳帘就能麻溜儿地关上,这才是真正把用户体验放在心尖尖上。
想想那些还在手动跟遮阳帘较劲的车主们,估计得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当然,埃安RT的亮点可不止遮阳帘这么简单。
它的续航实力也很能打。
宁德时代定制电芯,650km的续航里程,在同级车里绝对是鹤立鸡群。
此外,它还用上了弹匣电池技术,能有效规避电池短路的风险。
再配合碳化硅技术和热泵空调,一年四季都能保证稳定的续航表现。
有人戏谑地说,有些电车是“电动爹”,夏天不敢开空调,冬天不敢开暖气,生怕续航里程掉得像自由落体。
但埃安RT就像“老妈子”,空调随便造,走到哪儿都不怕趴窝。
这个比喻,简直不要太生动形象。
归根结底,这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造车理念。
一种是只顾着堆砌配置,追求账面上的数据好看,却对用户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另一种是真真切切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直击用户痛点。
说白了,就是有没有把用户当成“人”来看。
如今,很多车厂都在高喊“用户至上”的口号,但真正能把这句话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个呢?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汽车视为简单的代步工具时,是否忽略了它也是一个流动的私人空间?
车企不能只想着如何把车卖出去,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用户开得舒心,用得放心。
因此,全景天幕带来的“炎夏囧途”,其实也给所有的车企提了个醒:别光顾着“秀肌肉”,多从用户的角度想想问题。
毕竟,车是给人开的,不是用来“渡劫”的。
只有那些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车,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这才是造车的初心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