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趟高速就明白了:“增程”和“插混”不是一回事,差距很大

最近从上海到杭州跑了一趟高速,这段300多公里的旅程让我对当下热门的两种新能源汽车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市场上,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被不少销售顾问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厂商在宣传时也故意模糊概念。但真正上路后,两者的差距立刻显现出来,尤其是在高速行驶场景下。

记得出发前,车友群里还在讨论哪种技术更适合长途出行。有支持增程的,也有力挺插混的。当时我就想,与其道听途说,不如亲自体验一番。恰好这次出差,我租了一辆某品牌的增程式电动车,而同行的同事开着他刚买的插电混动车。这便是一次绝佳的"车技术擂台赛"。

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是电动车加了台"发电机"。它的驱动方式很明确:轮子永远是由电机驱动的,汽油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随车携带的"移动充电宝"。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增程式车型销量达到了31.2万辆,同比增长85%,市场认可度正在快速提升。

相比之下,插电混动技术则更像是传统燃油车的升级版,它既可以像纯电动车一样充电行驶,也可以像普通混动车一样依靠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工作。关键区别在于,插混车的发动机可以直接参与驱动车轮,不仅仅是发电那么简单。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插电混动汽车销量达42.8万辆,依然领先于增程式车型。

高速路上,速度稳定在120公里/小时时,差异开始凸显。我驾驶的增程车燃油消耗明显高于同事的插混车。同样的行驶条件下,百公里油耗数据相差近2升。这不是个例,而是由技术路线决定的必然结果。

跑了一趟高速就明白了:“增程”和“插混”不是一回事,差距很大-有驾

增程车在高速巡航时,电能几乎全部来自发动机发电,而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机这一能量转换链条存在多次损耗。每次能量形式转换,都会产生约10%-20%的效率损失。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24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能效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增程式车型在高速工况下的综合能耗转化效率普遍低于插电混动车型15%左右。

插混车则可以让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减少能量转换环节。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插混系统可以根据速度、负载等条件智能切换最佳驱动模式,在高速巡航时往往会采用发动机直驱为主、电机辅助的方式,这正是高速油耗表现更优的关键原因。

不过增程车也有其独特优势。进入市区后,增程车在拥堵路段表现出色,油耗优势明显。这是因为增程车的发动机可以始终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不受行驶工况影响。据上汽集团技术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数据,在城市工况下,增程车比同级别插混车的油耗可低10%-15%。

充电便利性上,两种技术路线也各有千秋。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普遍在100公里左右,相比插混车动辄70-80公里的纯电续航,看似差别不大。但实际使用中,增程车即使电量耗尽也不会有里程焦虑,可以完全依靠发动机发电行驶;而插混车在电量耗尽后,虽然也能正常行驶,但会损失一部分动力性能,且油耗会明显上升。

两种车型的加速性能也存在明显差异。增程车由于采用纯电驱动,低速扭矩表现出色,起步更为迅猛。我驾驶的增程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9秒,而同事的插混车则需要7.5秒。这0.6秒的差距,在实际超车时能明显感受到。不过插混车在高速超车时动力更线性,没有增程车那种扭矩逐渐衰减的感觉。

维修保养成本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增程车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发动机主要负责发电,磨损较小。根据J.D. Power 202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增程车型首年维修频次平均比插混车低15%。但增程车电池容量通常更大,长期使用后的电池更换成本也相应更高,这是潜在用户需要考虑的因素。

驾驶感受上,两种车型也各有特点。增程车驾驶起来更像纯电动车,加速平顺,噪音小。而插混车则更像传统燃油车,特别是在电量耗尽后,发动机介入驱动时的换挡感和声音会更明显。不过最新一代的插混系统,如丰田的PHEV和比亚迪的DM-i系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优化,驾驶感受已经很接近纯电动车了。

市场价格方面,同级别车型中,增程车售价通常比插混车高3-5万元。这主要是因为增程车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池和更强劲的电机。但增程车厂商往往会通过更低的选装价格或更丰富的标配来弥补这一差距。

面对这两种技术路线,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我认为主要看使用场景。如果你的日常通勤距离不长,且家里有固定充电条件,插混车可能更合适,它能充分发挥电驱优势,同时在长途驾驶时油耗表现也更好。如果你住在充电不便的小区,或者经常需要在城市中长时间行驶,增程车则更为实用,它摆脱了找充电桩的烦恼,同时保留了电动车的驾驶乐趣。

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混血"技术。例如问界、极狐等品牌推出的可变增程技术,在某些工况下允许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试图兼具两种技术的优势。这种技术在2024年底开始量产,2025年已有超过5万辆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投放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跑了一趟高速就明白了:“增程”和“插混”不是一回事,差距很大-有驾

汽车技术向来是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前进的。记得十年前人们讨论传统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时,也有类似的争论。如今看来,各种技术都在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融合发展。未来几年,随着电池技术和内燃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增程和插混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更加模糊。

从我个人使用体验来看,增程技术更适合那些希望无忧无虑使用的消费者,它本质上是一种"带着发电机的电动车",保留了电动车的驾驶质感,又解决了续航焦虑;而插混技术则更适合那些既要日常通勤省钱又偶尔需要长途出行的用户,它在两种动力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

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路线,都代表着汽车工业从传统内燃机向更清洁高效动力系统转型的一部分。这场能源革命正在加速,而我们每个消费者的选择,都在为这场革命投下自己的一票。

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推出了新的增程或插混车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也在逐步改变着两种技术的使用体验和性价比平衡点。

你现在正在用什么车型?对增程和插混技术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用车体验和选车考虑,一起探讨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