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一场关于“体面坚守”和“灵活求生”的博弈正在展开!城市公交生死危机之际努力自救,白天拉客晚上拉货已在多个城市上演。
作为城市中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公交的作用就是串起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近些年来,随着私家车、网约车越来越多,再加上地铁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大,城市公交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一边是日益减少的客流,一边是公交司机的饭碗,如何拯救公交系统,一些城市开始大胆探索。
城市公交变形记:白天拉客晚上拉货
每当夜色降临整个城市逐渐陷入安静的时候,一些城市的街头开始涌现出大量公交车,它们不按平时的公交线路运行,上边拉着的也不是乘客,而是大包小包的货物。
“白天拉客、晚上拉货”,已经在很多城市出现,这也是面临生存困境的城市公交,做出的积极尝试。在面子与生存之间,城市公交果断选择了后者。
南京地区的503路公交,是六合区通往南京主城区的重要线路,这条公交线路,近些日子就增加了一项新任务——将六合区的货物送到主城区。
503路公交每天从六合北站出发,途中停靠60多个站点,直到鼓楼公交总站,是六合区与主城区之间重要的公交线路。
以前,每天送完乘客之后,公交车到点就停靠在站点,一停就是一整夜然后到第二天重新开始运营,如今公交车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每天下午三点半,从六合北站出发的503路公交车,都会将当地的农特产品、生鲜食品等快递,一路送到南京城区。
公交公司与快递公司双向奔赴,既提高了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又帮快递公司解决了时效性问题。原本要等到第二天才能送到的快件,如今两个半小时就能到主城区。
更重要的是,快递公司不必专门安排车辆,更能避免快递数量不稳定带来的“空车”问题,公交公司也能通过这个兼职赚点钱,公交司机也可以多赚一点工资养家糊口。
“公交+快递”的全新合作模式,并不是南京的专属,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悄然出现,如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等。
曾经,公交公司作为国营单位,那可是牛得不要不要的,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条路线的车辆都客流量爆满堪比春运,公交系统从来没想过还能有混不下去的一天。
随着经济发展,公交越来越不吃香。客流量减少导致很多城市的公交车辆一砍再砍,公交公司的运营逐渐陷入困境。
公交困境,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公交系统的困境,并不是少数几个城市的个例,而是全国公交系统普遍出现的状况,大部分城市公交系统负债经营,公交公司每天都在亏钱。
2025年2月,因为客流减少,广州停运了多条BRT线路。一线城市人口众多,公交车运营都如此艰难,更遑论二三、四线城市了。
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城市通过调整公交线路、减少公交路线和车辆的方式来自救,但这样反而雪上加霜,让本就不多的客流进一步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在2018年拥有公交路线980多条,但到了2024年,公交线路只剩下901条。6年时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公交线路却逆势减少。
北京也存在类似的状况,到2024年末在营的线路有1261条,比上一年减少24条。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线路,都存在减少的趋势。
公交线路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交车辆同步减少,2024年全国有公交车65.81万辆,比上年减少2.45万辆,比2018年减少5万辆。
这些减少的车辆,主要是裁汰公交线路之后,相应线路的公交车改到其他线路,替换了原线路的旧车。原本旧车报废之后,应该买新公交车补充的,但现在却用了被裁汰路线的公交车。
客流量减少导致公交线路减少,进而影响到公交车的数量,这相当于一个链条,一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
在暂时无法开源的情况下,公交公司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流,但这样的“节流”却改变不了公交公司的亏损结局。
广州公交集团2024年营收121亿元,数据看起来很好,但净利润竟不足411万元。这么差的成绩,还是靠着财政补贴实现的。
当年广州公交集团共收到116亿元财政补贴,只比当年营收少5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广州公交的亏损简直没法看。
就算这样,广州公交在全国还算好的,最起码财政补贴之后还能有净利润。其他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就算有财政补贴,依然处于亏损的境地。
牵手快递公司,公交的“救赎”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连年亏损的公交公司,节流的路走不通之后,又开始在开源的方面继续下功夫。
别看最近公交送快递宣传得比较多,但公交还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创这一先河的当数北京地铁4号线。
2023年9月,北京地铁集团试行非高峰时段帮快速公司运“快递”,成为全国首个“兼职”的公共运输系统。至2024年底,北京地铁4号线已帮顺丰运输同城快件6万件。
可能正是有了地铁系统的成功尝试,才让众多城市的公交公司打开思路,最终出现了“公交送快递”的副业。
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普遍存在“峰谷差”的现象,上下班高峰期需要投入更多车辆,其他时段则可以减少参与运营的车辆。
对公交公司而言,这些都是存量资产沉没成本,将这些闲置的车辆用来送快递,相当于盘活现有资产。
公交公司有资源,快递公司有需求,双方合作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公交公司增加了营收,而快递公司在不增加车辆的前提下,提升了配送速度。
使用公交公司的车辆运送快递,只是双方合作的一小步,如果这一步顺利的话,双方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在双方的设想中,物流公司还将利用公交场站这类地方,建立分拣点、前置仓甚至物流无人机起降平台等。
这和使用公交车送快递有异曲同工之妙,物流公司不需要增加高额的运营成本,就可以增加营业网点,或者是快递柜、便民服务站等,进一步提升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
快递行业近年来也从“增量博弈”逐渐演变到“存量博弈”,在业务量不会大量增长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成本覆盖更多的客户,快递公司显然可以降本增效。
对公交公司而言,也可以盘活原有资产,提高使用率创造更多收入。资源和需求的双向奔赴,最终碰撞出降本增效的火花。
公交“兼职”的利与弊
城市公交利用峰谷波段的闲置力量兼职拉快递,最大化地利用了公交公司现有的运力,减少了资源浪费,无疑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一切都是各地城市公交的自救行为,一些先行的城市在摸索着前进,更多的城市仍处于观望状态,毕竟有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许一些城市通过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后续的政策可能很快就会跟上,毕竟这种有益的探索值得鼓励。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交和快递携手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尝试。但公交系统作为基本的民生设施,在载客之外又开发副业,也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
首先就是客货混装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法,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有着严格区分,两种车辆各司其职不得混用。
现在专门载客的公交车去运输快递,很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由此引发的其他车辆客货混用问题,又该如何处理?
公交车是特事特办搞特殊,还是所有车辆一视同仁?这又会引发更深层次的交通安全问题。当初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坚决杜绝客货混用的问题,如今又回到了原点。
另外,公交运力有限,很可能会导致人货冲突。虽然公交有高峰和低谷两个波段的运行期,由此导致运力闲置的问题。但运货之后增加收入,会不会导致公交车主次颠倒呢?
毕竟运送乘客才是公交的主业,但赚取更多利润又是每个公司的终极目标,在保障民生和盈利之间如何平衡,对公交公司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最后,运货的公交走公交专用道,是否涉及挤占公共资源的问题。虽然公交运输快递大部分是在夜间,但也有一些城市从下午就开始运输,赶上下班晚高峰,不可避免会占用公交车道。
公交送快递,作为公交系统努力自救的途径,肯定不能一棍子打死。任何事物刚出现时,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公交系统越来越好才是正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