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这东西吧,很多人都觉得,换车就像换个鞋子,脚大了就再买新的。但放在2025年8月这市场,有没有发现,鞋子越来越多,买鞋的人却没那么热情了?合资车的生意,日子有点不好过。我们来看看这些月度销量数据,其实里面有不少细节让人值得琢磨。
首先,合资企业八月卖了65万台车,同比下降8.2%。这可不是小数字,连带着一年也降了8.5%。这个幅度虽然看着不大,但放在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上,等于是丢掉了一块大蛋糕。你说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时代,大众、丰田、本田这些老牌子没点反应不是他们的性格,可实际数据一摆出来,谁还敢喊“合资无敌”?
再细拆吧,一汽大众卖了11.1万辆,同比下滑11.3%,上汽大众直接砍掉两成,20.3%的跌幅,这么大,说明问题还真不只是价格战那么简单。大众曾经可是中国马路上的常客,对比前两年,那真是车多到满街飘。这回一降再降,是不是消费者开始追求别的了?
看看丰田,两个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微涨了0.6%,一汽丰田降了9.1%。表面看一个在爬坡一个摔跤,但实际是都收着卖,控量非常明显。控制在6万台,是怕什么?怕库存过多砸手上?还是怕油车后劲不足被电车撵着跑?
再转到特斯拉,5.7万辆,同比下滑11.1%。有点出人意料,毕竟特斯拉曾经也是蹭蹭地涨啊,现在反倒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莫非大家尝试完电车新鲜劲,开始考虑性价比了?还是说国产新能源的崛起已经开始让特斯拉难以高枕无忧?答案或许一半一半。
日产却杀出一条血路,东风日产增长6.7%,成了合资里唯一几个逆势上涨的代表。你说日产靠的是啥,真的是技术吗?其实这里更值得琢磨:是不是它的定价和产品定位更贴合中国用户?还是说在混动和纯电的夹缝里找到了自己的细分市场?东风日产的这波上量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要长期霸榜?
本田的日子看起来最不好过,广汽本田暴跌21.4%,东风本田也降6.5%。有人说本田是被自己的“神车”思域和CR-V套了牢,转型慢半拍,电动产品推迟发力。那问题来了,谁还等得起?等电车全面来临再出大招,本田能熬到那个时候吗?
再看豪华品牌,宝马人家是实实在在大增26.9%,奔驰却掉了18.8%。奔驰一贯高傲,这下被现实敲了一个警钟,别以为大家都冲着标看去了,性价比和产品力才是王道。雷克萨斯和沃尔沃当小众卖,销量倒是稳稳的——雷克萨斯降2.9%,沃尔沃掉5.4%,反倒显得坚挺,毕竟人家不靠“大量跑量”扎堆,小众奈何不了它。
这一切数据其实都在说明一个事儿——合资车现在不是“高枕无忧”,反而是坐在火山口上。你一看就知道,传统油车的那些品牌,主力车型都在下跌。电动车又被自主品牌抢着占地盘,合资的纯电产品想发力吧,还战战兢兢,迟迟没有叫得响的爆款。为什么老外玩电动,国产就能卷出来?技术壁垒已经没那么高了呗。再加上本土厂家的价格优势,服务响应速度,你说消费者不跳槽那才奇怪。
再说说纯电动这块,特斯拉Model Y 8月卖了4.4万,已经是颗粒度很细的主力,但比去年少了,说明“高性价比”电动车越来越多,市场不用只盯着特斯拉看了。日产N7从5月上量,8月直接蹿过一万,这种后发黑马,说明谁能搞定定价&定位,谁就能突围。丰田的bZ3X和bZ5,一个3.3万,一个三个月卖了4000多,也有起色。但大众ID.3、ID.4系列就有点跟不上趟了,ID.3这月只卖了2700,ID.4简直疲软,你说大众靠什么赢回来?还是要等2026年?那一年电动格局早就换天了吧。
合资车的市场份额,8月32.7%,年内可能掉到30%以下。这不只是一组冰冷的数据,而是这个行业的大分水岭。你说20年前谁会料到自主品牌成了主角,合资反而天天琢磨怎么保份额?这说明啥?说明中国品牌真正做到了底气,从以前的苦学技术,到现在自主创新、供应链、定价、营销全程领跑,世界上没有几个市场能如此巨变。合资和外资想混下去,不卷不创新还真不灵了。
这么看下来,以前大家买合资车,无非是想要质量稳定、品牌靠谱、残值高。但现在这些优势被自家人逐渐蚕食。就连油价上涨,也没能让油车销量缓过气来,因为电车的价格和配置实在太卷了。谁会花多的钱买同样配置还要加油的油车?这就让合资这些老品牌開始"控量"——有点像在等下一个转机,但转机在哪里,谁也不敢打包票。
你再看看那些小众豪华,雷克萨斯、沃尔沃还有凯迪拉克,他们没和大众拼“肉搏竞赛”,反倒能守住一块地盘。规律是不是很简单:贵有贵的道理,小众有小众的气质,市场不是只有销量,品牌调性、服务和高端圈层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全球来看,中国人买车已经不是“看谁名气大、谁历史久、谁是合资”,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对比、价格对比、智能化配置比拼,消费者变得聪明且理性,合资想骗谁?骗不过了。
大家思考一下:以后你买车,还会优先选合资吗?你的标准除了价格、性能之外,还会考虑什么?我们总说自主品牌崛起,是不是还能再快一点?合资要不要脱胎换骨,拿出真正懂中国人的产品?未来,合资车会不会变成小众豪华的“边角料”?我们的马路上,会不会真的进入到“自主为主,外资为辅”的新格局?
汽车这事以后就是谁卷得动,谁服务得好,谁产品看得顺眼。合资今天的困境,不是偶然,更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化下的优胜劣汰。你不卷,不创新,消费者眼里你就掉价;你产品不跟得上时代,再厚的品牌光环也救不回来。而中国市场的变化,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让人意想不到。
那些老是怀念合资时代的人,其实是怀念过往的经验和安全感;但世界是汽车是往前开的,倒车镜能看过去但不能依赖。2025年八月的终端数据就是一面镜子,谁还在观望,谁还在幻想高枕无忧,谁不抓紧转型,最后都只能接受一个现实——市场会无情,但用户总是对的。
所以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还在中国卖车,这一切都得重新思考。什么叫“中国速度”,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