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中高端汽车吗?开出去是不是很有面子?如果你问理想L6的车主,他们的答案恐怕比车评人更真实。前几天,朋友懊恼地向我诉苦:花了近30万买的理想L6,开得顺畅又实用,本以为可以一圆“人前显贵”的愿望,没想到却在朋友圈里成了“笑柄”。尤其那位开比亚迪的亲戚,隔三差五就揶揄他:“三十万买了辆力帆?”你说气不气?当然,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估计不少理想车主都有类似经历——本想低调炫耀一番,结果反被打趣,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问题来了,理想汽车到底算不算中高端?开出去究竟有没有“面子”?值不值得买?我们不妨听听一线车主们的真实感受。
首先,理想L6的身材确实不容小觑。在这个价格区间,谁家能整这么大一台宽敞SUV?和同价位燃油车比,理想L6空间感直接秒杀。二排宽大舒适,动力也够用。有人就说了,买了这车,原本平淡的社交圈都泛起了“涟漪”,身边人看他目光都“上了个档次”。不过,把话说满前,理想的维护成本不低,增程器亏电时的响动也显然不算小,但整体舒适、家用属性突出,让不少家庭买单。
但“有面子”这事儿,归根结底全凭“众口铄金”。你身边若全是“BBA论”(奔驰宝马奥迪独尊主义)的群众,对不起,理想再高科技,也难逃“非主流”的评语。有人酸溜溜地说,不如干脆掏钱买奔驰GLC:反正除了BBA之外,其它牌子在他们眼里都注定“不入流”。在这样氛围里,别说炫耀,可能连“出场费”都省了。
其实,开理想L6更多是图自己省心舒适,用车科技化、体验智能化。从买菜送娃到周末自驾,满足的都是自家实际需求。如果指望三十万买来满满“面子”,恐怕会失望。诚然,百万级豪车下车自带光环,可这个非主流价位的“面子”概念,越来越“见仁见智”。再者,「面子」这种东西,看你自身“价值”比看车更重要。你若本就值得高看,哪怕绿牌微型电车也自带Buff。反之,“硬撑门面”总会被评价为“虚荣浮夸”。
理想L6算不算中高端车型?就价位而言,落在25-30万之间,已高于大部分家用市场。理想L6定位是中大型SUV,空间、配置均不输合资竞品。车身尺寸、智能座舱、科技配置都对得起价钱。特别那套带座椅加热/通风、全景天幕的标配,家庭舒适程度秒杀不少对手。
再看“面子”,绝不仅仅取决于车本身。理论上,理想L6从尺寸体量、科技配置、车头标识到智能座舱,该有的都有,论“气场”绝不怯场。实际路测,理想车在一线城市保有量越来越高,品牌认知和辨识度不低。哪怕不识车的小白,也能一眼认出理想那张家族前脸。更多时候,理想汽车在知名度和科技氛围的加持下,获得了许多城市新贵和中产家庭的青睐,“面子属性”自然水涨船高。
可话说回来,汽车行业正经历认知升级,过去“BBA为王”的神话逐渐褪色。主打智能、体验的新势力,正逐步渗透消费观念。当初一堆人说国产新能源“没脸面”,结果现在马路上BBA都快被理想、蔚来、小鹏包围。面子不过是“别人的眼光”罢了。科技、舒适、体验,能解决生活实际才是真实力。
所以,理想是中高端吗?如果你还期盼着靠一辆车让众人刮目相看,我劝你不如先照顾好自己的乘坐需求,把家庭用车的“里子”撑起来。毕竟,朋友圈的热闹都很短暂,舒适自在的日常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至于“面子”,外人给不起,自己才能给得足。至于理想汽车,你怎么看?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