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入手福特探险者的时候,身边不少老司机都劝我三思。
在他们印象里,美系车要么费油费钱,要么小毛病多到头疼。
但作为经历过三次自驾进藏的老玩家,我更相信实测数据而不是道听途说。
如今三年3万公里跑下来,这台被称作"移动行宫"的中大型SUV,还真给了我不少意外惊喜。
先说最让人操心的油耗问题。提车时销售给出的数据是百公里10-12升,新车磨合期确实能达到这个数。但有趣的是,当我把驾驶习惯从"地板油"改成"佛系巡航",油耗就像坐滑梯似的往下掉。现在加满70升油箱,正常跑高速能坚持850公里左右,综合路况8.7升的油耗比很多日系混动SUV都实在。上个月在服务区跟辆汉兰达车主聊起,人家加满一箱油也就跑750公里。后来查资料发现,探险者用的EcoBoost发动机热效率确实不低,再加上8AT变速箱的平顺调校,看来省油真不是吹的。
说到小毛病,我这三年真是被身边人啪啪打脸。当初购车群里天天有人吐槽"美系车三天两头闹毛病",结果我这台车三年质保期内连个仪表盘误报都没遇到过。上周在汽配城碰到个开锐界的师傅,他听说我这情况直咂舌:"我们店上个月刚修了台探险者,你们这台真是中了头彩。"不过我倒觉得,与其信那些网上以偏概全的帖子,不如自己多看看第三方质量报告——J.D.Power的可靠性排名里,探险者常年稳居中大型SUV前三,这比听风就是雨靠谱多了。
保养费用这块儿,我敢说比开雅阁还省钱。按4S店的保养清单,小保养换机油机滤要600多,但我发现其实根本不用去4S。自己网购长城全合成机油才198一桶,加上工时费找修理厂代工,每次保养也就花300出头。算下来七年免费保养用完,实际支出比同级德系车少将近40%。更绝的是保险费用,去年续保的时候销售还嘀咕"现在燃油车保费涨得凶",结果我的第二年保费反而比首年降了300块,这操作连保险公司客服都解释不清。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反而是这车"非专业越野"的定位。去年夏天带家人去武功山玩,在盘山公路上遇到段碎石路,切换到泥地模式后,四驱系统分配动力特别聪明,连35寸的登山鞋都没能阻止我们继续前进。不过说实话,探险者的强项真不在极限越野,而是城市SUV里少见的通过性。上周在跨海大桥上遇到暴雨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开过去,底盘高度带来的优势立马显现,这可比某些挂着SUV壳子的轿车强多了。
隔音表现堪称惊喜彩蛋。当初试驾时2.3T发动机的咆哮确实吓人,但实际开起来发现这其实是双刃剑——急加速时的声浪能给足驾驶激情,而高速巡航时车内静谧性却堪比行政级轿车。有次在沈海高速上超车,旁边特斯拉车主摇下车窗探头问"兄弟开啥车这么安静",我指了指尾标,他愣是愣了三秒才反应过来。
长途舒适性这块儿,我敢打包票比开MPV还舒坦。去年双十一从义乌开车回成都,连续11小时驾驶后腰不酸腿不疼,这要搁在领克01上绝对要吃止痛药。更绝的是座椅记忆功能,家里三个成年人各自存了专属坐姿,连扶手角度都能自动调节,这种细节设计比某些标榜豪华的品牌实在多了。
操控灵活性彻底打破了我对美系大车的偏见。上周在老城区掉头,5.9米的转弯半径让隔壁本田CR-V车主看得直拍方向盘。有次在窄巷会车,本以为要倒车三进三出,结果方向盘打了三把就轻松通过。现在去商场吃饭,保安小哥都认识我这台"灵活的胖子",直接指挥停到最刁钻的侧方位车位。
至于被诟病的电瓶和轮胎问题,我这三年算是给厂家正名了。去年夏天连续三天忘关大灯,结果第二天启动依然给力。轮胎方面,米其林PRIMACY静音胎虽然被说成"短命胎",但我每周跑600公里,到现在胎纹还剩4毫米,按这个速度用到八万公里完全没问题。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千万别学我开砂石路,上次在建筑工地撒欢,第二天胎噪直接大了两个号。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那些质疑声反而成了检验车辆品质的试金石。这台车最打动我的不是参数表上的数据,而是那些实打实的体验:全家五口人挤在后排还能跷二郎腿的宽敞空间,暴雨天自动雨刮和灯光系统的默契配合,甚至方向盘加热功能在春秋季的意外实用......这些细节堆砌出的,才是真正的用车幸福感。
最近看到论坛里又在争论"探险者值不值得买",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4S店反复对比汉兰达和途昂的自己。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建议他亲自去试驾:当你在盘山公路上感受着2.3T发动机的底气,在长途自驾时享受着图书馆级的静谧,在拥堵路段体验着自动启停的从容,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这台美系大块头能连续三年蝉联中大型SUV保值率冠军。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觉得探险者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用车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