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大清早的,闹钟还没把我从梦里薅出来,奇瑞国际事业部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在操场上做第八套广播体操了。
你没听错,就在最近,一张内部通知的截图跟病毒似的在网上疯传,内容简单粗暴:从今天起,我们部门的兄弟姐妹们,早上8点15分,操场集合,锻炼身体,保卫公司。
谁要是敢不来,嘿,直接按迟到处理。
这操作,说实话,给我看乐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躲过了宿管阿姨查寝,没躲过行政部门查早操。
这感觉就像你点了一份顶级牛排,结果服务员端上来,非要你配着一瓣大蒜吃,说这样才够“接地气”,有“团队味儿”。
咱们先别急着开喷,也别急着叫好。
这事儿吧,你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放在中国汽车这锅滚烫的热油里,才能咂摸出点别的味儿来。
奇瑞是谁?
那可是咱们自主品牌里最早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喊着要“冲向世界”的老大哥。
这些年,人家在海外市场确实玩得风生水起,销量数据摆在那儿,28.11万辆的月销,同比增长3.3%,新能源更是猛,涨了54.7%。
这成绩单,漂亮得不像话。
所以问题就来了。
一家在国际市场上高歌猛进,形象越来越“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公司,怎么就在内部管理上,突然掏出了一套看起来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工厂车间的“传家宝”?
有人说,这是在塑造企业文化,尤其是在国际业务部,员工代表的是公司脸面,精气神必须提上来。
统一穿商务正装,禁止卫衣帽衫,这没毛病,毕竟出去谈的是几千万上亿的生意,你穿个大裤衩子去,人家还以为你是来送外卖的。
可这早锻炼,就有点意思了。
它像一个象征,一种仪式,试图用身体的统一来达到精神的统一。
这套逻辑,在制造业流水线上,绝对是圣经。
它能保证效率,保证纪律,把成千上万的人拧成一股绳。
但现在是21世纪了,朋友们。
国际业务部,玩的是脑子,是创意,是文化理解,是商务谈判桌上的心理博弈。
这些东西,是靠多做两个俯卧撑就能提升的吗?
我深表怀疑。
一个顶级的销售,他的价值在于他对市场的洞察,对客户心理的把握,可能他最宝贵的灵感,就诞生在凌晨三点,一边喝着威士忌一边看对手财报的时候。
你非得让他早上八点去操场上喊口号,这不等于逼一个诗人去搬砖,还美其名曰“体验生活,强健体魄”?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管理焦虑和路径依赖。
当一个企业从制造业的“硬实力”转向品牌和服务的“软实力”时,管理层往往会下意识地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
他们相信,既然铁的纪律能造出好车,那也一定能“造”出好员工。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了一辈子外家功夫,突然让他去修仙,他第一反应还是先扎个马步。
而且,你再看看现在的职场大环境,“996是福报”的声音还没散干净,“反内卷”的大旗就已经插遍了各个角落。
年轻人要的是什么?
是尊重,是自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你用这种带着点强制意味的“爹味儿”关怀来管理他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今天你逼我做早操,明天是不是就要检查我被子叠的是不是豆腐块?
这种过度强调形式主义的管理,最终消磨的是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这就好比谈恋爱,你天天查岗,问她“爱不爱我”,最后得到的可能不是爱,而是一句“咱俩不合适”。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说不定奇瑞的管理层有更高明的考量呢?
也许他们面对的是一支需要“整风”的队伍,也许这只是一个短期措施,为了迅速提振士气。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在海外市场跟狼一样的对手厮杀,没点铁血精神确实不行。
从这个角度看,统一着装,集体锻炼,或许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收心”方式,让大家从松散的状态迅速切换到战斗模式。
但这就像一剂猛药,短期内能提神醒脑,长期服用,怕是要伤身。
真正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不是靠一起出早操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共同的目标,清晰的激励机制,以及彼此尊重的企业文化。
你让员工打心底里觉得,我为公司拼命,公司也真拿我当回事,这比什么形式主义都管用。
所以啊,奇瑞这波操作,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大石头,炸出了各种声音。
支持者觉得这是纪律性的体现,反对者觉得这是形式主义的回潮。
而我呢,作为一个旁观者,更好奇的是,这套“早操+西装”的组合拳,到底能给奇瑞的海外战绩带来多大的加成?
还是说,这仅仅是一场发生在办公室里的行为艺术,最终在员工们的窃窃私语和网络上的喧嚣中,无声无息地落幕?
时间会给出答案。
不过我猜,那些早上8点15分站在操场上的奇瑞员工,心里想的可能不是“为公司健康工作五十年”,而是“今天中午,外卖该点哪家?”
毕竟,对打工人来说,胃的满足,可能比精神的“统一”来得更实在一些。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