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

最近我在展厅里看新车,忽然会觉得,纯电的那块显示屏好像比几年前更亮了点。也不是真的亮了,只是我惯了嘛。打开仪表盘时,那长长的续航提示条已经不再惹人烦,而是变得合理一些——好比从只剩20公里变成还能跑50公里,这心理落差,明显小了不少。

我记得我刚开始做行业那会儿,增程式车型还挺火的,毕竟续航那点事儿,一个电池容量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但总归不够稳。我有个朋友做渠道,他曾经说:要不放一瓶油在车里?关键时刻还能用。虽然夸张,但反映当时那种续航焦虑有多么普遍。

但后来市场变化快——去年我随手问了几位经销商,基本都答了一个纯电都跑过了500公里,有点超出预期了样子(这估算偏大,样本还少)。城市里,50公里的续航就能搞定日常通勤了,不用每次心跳加快地盯着充电桩。价格也比以前透明,油电混合似乎变得多余——就我观察,至少他们的销量急剧下降,估计8月同比下降了差不多10%左右(样本不多,体感而已)。

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有驾

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电池技术突然进步这么快?是科研人员夜晚赶工搞出来的?我觉得,有点像买房:原本那一套大容量的都觉得实用,现在市场需要的是快充、更便宜,技术不断优化,把心理门槛逐步抛到脑后。

比起之前那样,纯电在续航上真的拉开差距了。这次我还翻了下笔记,看过几个新车的参数——都宣称500到800公里的续航,也不是空话。反映在实际操作上,一个普通家庭充一次电,百公里燃料成本(假设电费平均每度0.6元)大概在0.4-0.6元左右,比油车节省不少。这细算下来,换算成油钱,在城市跑个五六百公里,不就只要三十块钱?这谁还能抵抗得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增程式车,怎么突然让我觉得那就像个过渡品似的?一开始觉得它能帮助缓解焦虑——油电混合,安全感——但现在似乎没那么必要了。原因很简单:纯电技术进步得太快,电池越充越大,续航越跑越远。记得以前有个修理工跟我叨叨:不光续航长,还能快充。你那油车,晚上堵一天,早上还能跑。他还嘲笑我开那辆老车,每次都得帮我温柔地启动。

但我得收回来点:我也在想,是不是过度夸耀续航?毕竟,技术总是在不断变化,未来固态电池要普及,你想象一下,插电充个五分钟,满载而归——这场景,不得让油车变成古董吗?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未来发展到底会不会想我想象的那么快?(这段先按下不表)

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有驾

还有个问题:增程式的优势——比如加油快速,补给方便——在纯电续航足够强大的情况下,还能撑撑场面么?我有点儿怀疑。如果纯电突然只要20分钟充一半,像油车加油一样方便,增程式的存在感会被大大削弱。反倒像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尾巴。

去年我还记得喝咖啡时跟朋友聊得很起劲,一个销售突兀地插嘴:现在年轻人就是不愿意麻烦,充电快,跑得快,方便就够了。我还能理解点:自从纯电雷达越看越清楚,增程式就像一只逐渐被边缘化的旧部。

我还在想那个未来仍可能存在的可能——也许有那部分特殊需求,比如偏远地区或者长途货运,才会继续用增程。但是,像我这样普通人,日常用车,可能抛弃油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也许我没细想过,这增程车型,是不是从市场设计策略的角度看,是个补充品——硬实力还在,只是逐步被弱化了。你觉得呢?(这问题像扔给你了)

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有驾

有时候我看1990年代的车,觉得车的技术像个杂货铺,五花八门:手动挡、自动挡、机械悬挂、气压悬挂……但好像纯电就是新宠,物流、能源、供应链,都在悄然变革。别的行业不一样,车子的心脏——电池,刚好像个拼多多拼多拼的原料,不赚个合理利润都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新电池厂都在增加产能,估计未来三五年,充电站像便利店一样多,能一站式解决续航焦虑。你想,充50块,能跑大半个城市,关键还不用担心油车加油站挣得多快。

可我还是有点疑惑,未来会不会出现极端的状况?一个新材料的出现,能让手机都能用的电池成本下降一半,续航多出来几百公里,市场分布又会被重新洗牌。我这样猜测,可能不太靠谱:毕竟,技术突破总比我们想象的慢点,但不是一定不会发生。

除了技术上的细节,市场格局变化引人深思:纯电车型是稳赚不赔的么?或者说,品牌方在加快布局过程中,是否已经默认持续投资纯电就是未来的正路?我常跟同行开玩笑:等新能源牌照发放的当天起,估计只有纯电才能在城市里呼风唤雨。(这句带点调侃)

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有驾

说起纯电风暴,我觉得很可能是个拐点。去年我跟一位朋友去试驾了一款新车,那个静谧、加速的瞬间,我心里忽然有个想法:以后,谁还会关心发动机的咕噜噜声?或者,偏远山区充不上电怎么办?(这段先搁一旁)

最终,我在想,实际上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也在推动整个市场。过去续航是硬指标,现在充电便利、耐久性、二手保值率才更为重要。这些变化,像晚饭后的一杯水,平淡,却实在。

还有个细节没细想:那些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未来会不会变得像报废手机一样普遍?我猜,也许会,毕竟再利用、环保,成为另一场环保战。这股趋势,又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没人能说准吧。

我觉得新能源的界限还在变动——技术、政策、市场,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你还记得去年那次体验吗?那种纯电,越来越有趣,都没必要去想增程了吧……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未来的路会怎么走。

增程汽车份额仅剩7.7%,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力,续航技术提升推动消费者抛弃增程,新能源车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有驾

其实我还挺喜欢观察车里那些小细节的。开车时,那个音响里的低音,低到让我觉得像在车底下跳舞。你知道吗?这,就是我喜欢的那点触摸得到的真实感。

这场谈话,到这里似乎可以告一段落。可我心里那点疑问,还是像琥珀一样卡住了:新能源的到底会朝哪个方向走?真要完全抛弃油车?还是还有转瞬即逝的影子?我想,可能就像这辆车的底盘,有些细节,看似不动,却牵动着整个车身的稳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