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

法媒说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到三年最低,市占率掉到3.2%,这事真得让人多想想。

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特斯拉在国内市场还算风头正旺,销量排在第一,至今只有三个多季度的时间,变化之快让我有点晕。

刚好我翻了下笔记,去年同期的销量,大概是45,000辆左右。对比今年10月的2万6千多,差不多掉了五成。估计也不能全说是市场不景气,毕竟去年基数那么高,今年能降这么多,说明增长放缓已经变成现实。

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有驾

你知道吗?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9月的8.7%,到10月的3.2%,真是腰斩。这个跨度,我觉得不只是销量问题,还跟消费者心里变化有关。

去年还大把粉给他打CALL,现在连创新都少了。尤其在竞争者像小米、比亚迪不断推新车型的背景下,特斯拉的优势开始变得模糊。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特斯拉那套科技感+品牌溢价挺难被撼动,但天知道,市场局面一旦变化起来,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汽车行业说白了还是人车关系的事。

你觉得,消费者为什么慢慢对特斯拉兴趣减退?我猜,除了价格和产品差异化外,安全和售后体验可能也在里面。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我朋友的Model 3,他说:你看这车开豪华感其实还不错,但修个电池就像买。这话我也能理解。

很多人买电动车,不真的是性能说了算,更多在意安不安全用起来顺不顺手。特斯拉那边技术发得快,但售后服务在国内还是不稳。

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有驾

再说说供应链吧,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个环节其实跟生活差不多。就像你买菜,经常得看供应量、价格波动,贵点便宜点,都能左右你的决定。

特斯拉的零配件、芯片、原料,也不是包赚的。去年我听修理工笑言:这车一有大变动,配件就得排队,价格嗖嗖涨。。这也是一大难题。

但我又想,特斯拉出口数据骤增,3.5万多辆,说明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刚性需求的。可能是出口的量多于国产 sales。也不知道是不是供应链那边的降本增效策略使得他们在某些国家依然有利润。

也不排除,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战。毕竟,卖车不只拼技术,还得看渠道。去年我从朋友车行听说,特斯拉的直营店里,销售顾问压力大,很多客户过来试车后都说: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买。其实也就是价格战的开始。

这不禁让我想到,很多车企其实离不开渠道战。你以为,争夺消费者就靠车本身?未必。渠道、促销、售后、甚至讲故事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硬仗。

说到这,突然想跑题:是不是很多人都没想过,电动车市场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我猜,平均每辆车能带来多少利润?国外百公里的功耗成本是多少?我说不准,但大概算一下,一个普通家庭每年在充电和维修上的花费,可能都比油车少,但他们愿意换车的动因,是不是更复杂?

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有驾

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消费者买车不只是看数据。比如我朋友的父母,说:哎呀,我觉得电车哪儿都差不多,买个会省心。这句其实种下了心安的种子。

你会不会觉得,在这个快要颜值疲软的阶段,特斯拉是不是走到一个有点像瓶颈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也得说,销量下降背后,可能也跟政策调整有关。去年一些地方补贴放开后,消费者心里还是闹腾了一阵。

其实我猜,未来的市场,不一定是谁的技术最高,而是谁能更好地理解客户需要,这个过程,真得不容易。

你有没有想过,真的每一辆车都能长久保持价值吗?比如我试算了下,特斯拉的二手车保值率大概在50%左右,跟传统车差不多,但比起国产的某些品牌,似乎还是挺稳的。

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有驾

回到刚才说的点:在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变得敏感的时候,汽车厂商是不是该反思怎么做,才是真正留住客户的关键?

讲到这,我的心情有点复杂。觉得,或许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用户需求变化快,技术要跟上,服务要到位,价格得合理 — — 这才是真必胜之道。

但我又在想:特斯拉要怎么才能逆风翻盘?是不是得重新定位市场?或者,继续坚守高端科技?

唉,车这东西,可能真就像一块温柔而又扎心的拼图,拼得越好,越觉得一切都得用心。

(这句带点自嘲:或者我该去开个咨询公司,帮他们算算存亡概率?)

说了这么多,可能依然没啥答案。但我觉得,市场的动态,就是这样,既有数据支撑,又有人性在里面。

法媒:特斯拉10月在中国销量降至三年新低,市占率仅剩3.2%,在激烈竞争中面临需求疲软的严峻考验-有驾

你觉得,还会有那种只靠科技就能赢的奇迹出现吗?还是说,未来更像是人+车+场景的三角游戏?

不知道。这个市场,永远在路上。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