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一到长假,高速公路就变成了大型人类行为艺术展览。有人在遛狗,有人在打羽毛球,还有人在后备箱里涮火锅。而今年,这个展览里多了一个新节目,叫作“增程车主心态现场直播崩盘”。
起因很简单,我一个刚提了某新势力增程大SUV的朋友,在堵车的洪流里给我发了张仪表盘照片,上面那个百公里油耗数字,9L,鲜红刺眼,像一个巨大的嘲讽。他旁边的车道上,是一台2.0T的老款燃油SUV,人家车主正优哉游哉地听着歌。那一刻,我朋友感觉自己不是在开新能源,而是在给中石油做慈善,而且是倒贴钱的那种。厂家PPT上那个温柔的5L、6L去哪了?被国庆的妖风吹走了吗?
这就叫,不装了,摊牌了。
所有车企宣传的油耗,都是在一种近乎“修仙”的理想环境下测出来的。路要平,风要小,驾驶员的体重不能超标,连呼吸都得是节能模式。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国庆高速,是前后左右都是新手司机,是你的膀胱在报警,是你的孩子在后座进行无差别精神攻击。在这种人间炼狱里,任何实验室数据都是一张废纸。有车主实测,热门增程车的实际高速油耗,比官方数据高个30-45%都算是厂家手下留情了。理想L7官方说6L,车主开出快9L;问界M5说5L,实际没7L下不来。看着油表往下掉的速度比你看视频博主更新的速度还快,那种感觉,就好像你花钱请了个私教,结果他自己在一边猛吃炸鸡。
坏了,菜了,心态比油先崩了。
增程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给一台纯电车,背上了一个烧油的“充电宝”。这个思路在城里堵车的时候,是是是,确实牛逼。走走停停,电机驱动,安静丝滑,发动机偶尔哼唧两声补充点能量,岁月静好。但一上了高速,特别是国庆这种“蠕行”模式的高速,它的底裤就被扒下来了。
这套系统的核心BUG在于,那个发动机,它是个“发电佬”,不负责直接干活。车子在高速上以80公里的时速挪动,但为了维持电量,那个“充电宝”可能得按120公里的工况在那玩命发电。这就好比你让一个举重冠军去绣花,他力气再大,也使错了地方,别扭,而且巨浪费。更别提能量在“油→电→驱动”这个链条里还要被扒两层皮。别人是能量直达,你这是出口转内销,中间商赚了差价,损耗简直感人。有人说这像用漏勺打水,我觉得这个比喻太温柔了,这根本就是往一个正在放水的浴缸里倒水,纯属行为艺术,还是收费的那种。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时候,隔壁车道的插混车主,比如开比亚迪DM-i的,简直要笑出声了。插混这个东西,虽然听起来好像没那么“纯粹”,但它是个实用主义的“缝合怪”。城里用电,高速发动机直接上,既能驱动又能充电。它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力。在同样亏电堵车的场景下,汉DM-i能跑出4.6L的油耗,而理想L7直接飙到快9L。这账算下来,每跑一百公里,增程车主就要比插混车主多花差不多25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这笔钱攒下来,能在高速服务区多买好几根烤肠呢。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曾经也短暂拥有过一辆电车,我深刻理解那种对续航的焦虑。增程理论上是治这个病的药。但现在看来,这药劲儿好像不太对,它治好了你的续航焦虑,却给你带来了油耗焦虑和动力焦虑。电量一低,为了保电,那个发动机就像个哮喘病人一样疯狂嘶吼,但车子还是软绵绵的,超个车都得提前打申请。这哪里是开车,这是在供养一个脾气不好的祖宗。
所以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而混动技术的试金石,不在发布会,在国庆高速。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选?如果你90%的时间都在城市里画圈,家里有充电桩,偶尔出个远门,那增程车提供的那种纯电行驶的静谧感,确实是一种享受。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小小的很精致,偶尔需要时也能泡开用一下。但如果你是那种动不动就要跨省跑业务,或者热爱在节假日扎进车流里感受人间烟火的“国道战神”,那对不起,更务实的插混可能是你更好的归宿。否则,你省下的那点油钱,在二手车市场能被车商当成笑话,给你来个“骨折价”收购,一刀砍掉40%都是常规操作。
技术的价值,最终不是由工程师在无尘车间里定义的,而是由无数个堵在路上、想上厕所的普通人,用真金白银的油费投票决定的。车企们在那边“整花里胡哨的”,又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又是智能座舱唱KTV,但归根结底,当你的车在高速上变成一个油老虎时,任何花里胡哨的功能都只会让你更加暴躁。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别纠结了。你今天买的任何一款车,不管是增程还是插混,在三年后看来,可能都是一个笑话。汽车技术迭代的速度,比渣男换女朋友都快。真正的赢家,是那个在堵车时关掉引擎,拿出小马扎坐在路边,淡定地吃着泡面的五菱宏光车主。他早已看透一切,回归了出行的本质。
这种境界,才是真的悟了。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