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瞅见蔚来这台诨名“萤火虫”的座驾,登时蹦出的念头是:这价码,有点意思哈。十一万出头,还包换电,这在电车圈子里,算是条鲶鱼了。
可转念一琢磨,又觉着哪儿不对味儿。如今大伙儿置办行头,真就只盯梢价格吗?或者说,一味地低廉,就能撩拨起消费者的兴致?
得认账,价钱那是块试金石。尤对囊中羞涩的后生们来说,十万来块,能淘到一辆瞧着还算入眼的电车,确乎挺勾人的。而且,萤火虫还襄助换电,这又打消了不少人对电车续航和充电的焦躁。
不过,今儿个消费者的心思可玄乎着呢。十年前,兴许你只要白菜价,就能卖得俏。但现在,大伙儿要的是“货真价实”,而不单单是“价廉”。
啥叫货真价实?简而言之,就是花出去的每张毛爷爷,都能换来相应的裨益。这裨益,可以是牌子带来的脸面,可以是设计带来的愉悦,抑或是配置带来的便利。
就拿萤火虫来说,它的劲敌,可不啻那些同等身价的小型电车。它还得迎战那些稍稍添点银子,就能购入的更大、更实用、甚至牌子更响的油车。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命题:消费者对电车的期许,究竟是啥?
有人认为,电车就该贱卖,就是个代步的玩意儿。可也有人认为,电车象征着翌日,象征着科技,象征着一种全新的活法。
萤火虫想走哪条道?从它的家当来看,它想兼顾两者。既想用低价招徕,又想用智能化和换电来抬高身段。
可症结也恰恰在于此。这种“既要…又要…”的套路,极易让产品变得平庸。低价,意味着在某些关节必须让步。智能化,又须要海量的研发投入。换电,更是个销金窟。
那么,蔚来如何在这些方面找准平衡点?这恐怕是萤火虫能否功成的命门。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金字招牌。蔚来一贯以高端品牌自诩,它的拥趸,也多半是崇尚品位和服务的社会贤达。
萤火虫的粉墨登场,会不会拉低蔚来的品牌格调?会不会让那些原本奔着蔚来名号去的消费者感到铩羽而归?
这的确是个值得掂量的课题。恰如有些奢牌,推出平价副线,结果反倒累及了主牌的价值。
当然,亦有成功的先例。譬如,苹果的iPhone SE,虽说身价相对低廉,但依然恪守了苹果的品牌调性,招徕了一批对价格敏感,却又不肯舍弃苹果生态的客群。
萤火虫能否克隆iPhone SE的凯歌?这端赖蔚来如何权衡品牌形象和市场诉求。
说回来,萤火虫的亮相,也为我们供给了一个窥探华夏汽车市场的窗口。它让我们窥见,消费者对电车的择取,正变得愈发多元化。
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有车就成”,而是要考量更多因素。价格、品牌、配置、服务、甚至环保理念,都会左右消费者的决断。
单单这一个端倪,就足以说明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演变。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左,汽车早已不单单是一件交通工具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映射着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走势。
是以,萤火虫的未来会作何演绎?我不得而知。但我笃信,它会给华夏汽车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思辨。而于消费者而言,选项越多,总归是善莫大焉。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购车缘由归结为“代步刚需”时,是否忽略了汽车背后所象征的身份认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地位?也许,这才是“萤火虫”们真正要点亮的灯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