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五的轩逸 砍掉LED和备胎 省心版到底省了啥?
价格屠夫再出手。
2026款轩逸省心版终端价7.58万。
直接杀入国产车腹地。
但配置表寒酸得让人皱眉——
LED大灯?砍了。换卤素。
天窗?没了。
倒车影像?取消。
中控屏?根本不存在。
连备胎都缩水成补胎工具包。
网友调侃:再减下去怕要配手摇车窗。
💡 省心版真的省心吗?
看似“裸奔”的配置。
却精准锚定预算敏感型用户。
全系保留胎压监测、后排出风口、主驾一键升降。
核心安全与基础舒适未动摇。
动力还是那套1.6L+CVT。
最大功率99kW。
加速绵软高速乏力。
但油耗仅5.57L/100km。
加一箱油跑800公里。
故障率低维修便宜。
保养一次不到300元。
十万公里年均故障0.38次。
比同级平均水平低不少。
它不求激情只要可靠。
📊 轩逸的销量底牌
7月狂卖2.6万辆。
仍稳居紧凑型车销冠。
但背后是残酷现实——
较巅峰期月销5万辆已腰斩。
2024年在华销量暴跌30%。
新能源围攻下合资品牌集体承压。
朗逸上半年以13.69万辆略超轩逸。
秦PLUS插混双车紧咬不放。
轩逸只能祭出降价减配。
用低价固守燃油车基本盘。
🎯 谁在买减配轩逸?
不是年轻人。
他们要智能要颜值要加速。
轩逸给不了。
核心用户是35岁以上家庭。
中老年群体。
以及网约车司机。
他们要的不是科技堆砌。
而是“明天一早能打着火”。
孩子学费别砸在修车上。
经销商门清:低配车到店加装倒车影像和屏幕。
落地7.4万还送备胎雷达。
务实主义战胜配置清单。
⚠️ 暗藏的代价与风险
省钱背后有牺牲。
备胎变补胎液只能应急。
扎胎严重只能等待救援。
卤素灯夜间照明不足。
无倒车影像新手停车难。
保值率悄然下滑——
三年保值率约58%。
低于朗逸62%。
更远低于秦PLUS DM-i的71%。
每年折损近1万。
渠道也在萎缩。
东风日产4S店两年减少200多家。
售后便利性打折扣。
🚗 同价竞品怎么选?
车型
价格区间(万)
动力总成
关键配置
优势
轩逸省心版
7.58
1.6L+CVT
基础安全配置
油耗低、可靠性高、空间实用
大众朗逸
7.999
1.5L+6AT
标配LED大灯
底盘扎实、高速稳定
长安逸动
7.29
1.5T+7DCT
双联屏、360影像
动力强、配置高
秦PLUS DM-i
7.98
插混电动
绿牌、免购置税
油耗极低、智能化程度高
轩逸胜在省油耐用的口碑。
朗逸底盘更稳但空间略小。
逸动配置碾压但油耗偏高。
秦PLUS用绿牌和电驱降维打击。
🔮 日产的背水一战
轩逸孤军奋战。
占日产在华销量超50%。
但新能源转型迟缓。
纯电轩逸此前惨败停售。
如今推纯电N7和插混N6。
N7定价11.99万起。
上市50天订单破2万。
让人看到日产求变的决心。
年底换代轩逸或将用1.5T e-Power。
彻底告别1.6L自吸。
但三缸机接受度仍是未知数。
💎 总结:值得买吗?
如果你预算卡死8万内。
要一辆纯粹代步工具。
图省油可靠维修便宜。
能接受配置简陋。
轩逸省心版仍是务实之选。
建议多花1万上真心版。
换来LED大灯、倒车影像和中控屏。
日常便利性大幅提升。
若追求智能科技或动力体验。
同价国产车或许更香。
轩逸的减配降价是场豪赌。
用极致性价比换生存空间。
它守住了燃油车最后的尊严。
但也暴露了合资品牌的无奈。
下一步能否翻身?
还得看新能源布局能否真正落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