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

当一台国内售价11.69万起的新能源车,以约16.1万元的高价登陆泰国市场时,评论区炸了:“国内用户捡便宜,还是海外用户当韭菜? ”

这说的正是最近在泰国上市的名爵MG S5 EV(国内称MG ES5)。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同一款车,国内外差价近5万元,背后是成本差异还是市场策略?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款车在泰国的对手竟是比亚迪元PLUS。

一个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为何要在海外市场挑战另一个中国品牌的“当家花旦”?

01 泰国版贵了,但配置更高?

泰国版MG S5 EV的起售价折合人民币16.1万元,几乎是国内高配车型的价格。

但仔细对比发现,泰版车型标配74.4千瓦时大电池组,而国内顶配仅提供62.2千瓦时版本。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这意味着,泰版车型的续航能力可能远超国内在售车型的525公里上限。

不过,国内用户也不必“酸”——泰版车型的中控屏尺寸、座椅电动调节等配置尚未公布。

反观国内版本,15.6英寸大屏、皮质座椅、全景天窗全系覆盖高配车型。

究竟是“大电池”更重要,还是“高配置”更实用?

02 右舵+旋钮换挡,泰版细节“特供”

泰版MG S5 EV最显眼的差异是右舵布局,但这只是基础操作。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不同于国内车型的怀挡设计,泰版改用旋钮式换挡,副驾驶区域的杯架和储物槽却与国内一致。

有网友调侃:“怀挡是奔驰的灵魂,名爵这是想靠旋钮换挡讨好东南亚用户? ”

另一个细节是尾标——泰版沿用“MG S5 EV”,国内则是“MG ES5”。

这种命名差异,被解读为名爵试图弱化车型的“中国血统”,强化全球化形象。

但翻看底盘参数,4476毫米车长、2730毫米轴距,国内外完全一致。

03 中国品牌“左右互搏”,谁在偷笑?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在泰国市场,MG S5 EV直接对标比亚迪元PLUS。

后者当地售价约合15.8万-17.5万元,与名爵的定价高度重叠。

有趣的是,这两款车在国内本是错位竞争——元PLUS起售价比名爵ES5高出近3000元。

到了海外,价格倒挂现象让竞争更加微妙。

更戏剧化的是,名爵ES5在国内3月销量仅752辆,元PLUS同期销量超3万辆。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卖不过,就去海外抢比亚迪的市场?

但泰国电动车市场年规模不足5万辆,这场“内战”能带来多少增量?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04 电池容量成谜,技术路线现分歧

泰版车型搭载的74.4千瓦时电池组,在国内在售车型中未见踪影。

而国内高配版的180千瓦电机,也未出现在泰国版本已知信息里。

这引发猜测:名爵是否为不同市场定制了技术路线?

国内主推125千瓦电机+中等容量电池,强调性价比;

泰国选择大电池+未知电机,或许是为应对高温环境下的续航衰减。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但为何不将大电池引入国内?

有观点认为,国内用户对续航焦虑已被充电网络缓解,更看重配置丰富度。

05 配置分层暴露“小心机”

国内名爵ES5的高低配差异,藏着车企的定价智慧。

低配PRO版砍掉18英寸轮辋、皮质座椅、电动尾门,但保留自动空调和后排出风口。

高配PLUS版增加热泵空调,这在南方市场略显鸡肋,却成为北方用户的刚需。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反观泰版,连基础配置都未完全公开,被质疑“用高定价掩盖配置缩水”。

不过,泰版保留了贯穿式尾灯组,国内高低配却统一外观设计。

这种“一碗水端平”的策略,反而让海外用户少了选择焦虑。

06 东南亚市场成“价格避风港”?

73.99万泰铢的定价,放在泰国电动车市场是什么水平?

对比本田e:NP1的149万泰铢、比亚迪ATTO 3(元PLUS)的119万泰铢,名爵看似便宜。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但别忘了,泰国本土品牌ENTRA N NV的售价仅59万泰铢起。

有当地汽车博主指出:“中国品牌正在用‘中端定价’洗牌东南亚市场。 ”

既不打价格战,也不硬刚日系品牌,而是在空白地带建立新秩序。

这种策略下,名爵ES5的定价反而显得克制。

07 国内用户该羡慕吗?

面对泰版车型的“疑似高配”,国内消费者心态复杂。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有人喊话名爵:“74度电池包敢不敢引进国内? ”

也有人冷静分析:大电池意味着车重增加,可能影响操控灵活性。

更现实的考量是,国内11.69万的起售价,已将利润率压到临界点。

若强行上大电池,要么涨价失去性价比,要么亏本赚吆喝。

毕竟,国内竞品如吉利银河E5,顶配售价也不过14.38万元。

08 怀挡VS旋钮,一场没有赢家的争论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关于换挡方式的差异,评论区分成两派。

怀挡支持派认为:“手不离方向盘就能换挡,这才是电动车的未来。 ”

旋钮换挡拥护者反驳:“机械旋钮的仪式感,触屏永远给不了。 ”

其实这两种设计各有拥趸——奔驰用怀挡塑造豪华感,路虎用旋钮传递科技范。

名爵的选择,或许只是本土化改造的冰山一角。

毕竟在泰国,皮卡用户占比超40%,他们对旋钮的接受度可能更高。

新车|国内11.69万起!名爵这款车,凭什么“内外有别”?-有驾

09 销量752辆的警示

国内月销752辆的数据,暴露出名爵ES5的尴尬处境。

同价位的埃安Y,3月销量1.2万辆;元PLUS更是超过3万辆。

有业内人士尖锐指出:“配置没输过,销量没赢过。 ”

高配车型的电动座椅、热泵空调看似诱人,但多数用户选择低配。

这说明,在11万-15万元区间,消费者对“花哨配置”的付费意愿有限。

反观泰国市场,用户是否愿意为“74度电池”买单,仍是未知数。

10 中国车出海,该不该“内外有别”?

这场定价争议,本质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

丰田曾在不同大陆投放不同动力总成,大众为中国市场加长轴距。

如今名爵调整电池、换挡方式,不过是遵循同样的商业逻辑。

但新能源时代,消费者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公平”。

当信息差逐渐消失,一款车的全球定价策略,正在成为品牌价值观的试金石。

或许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海外市场就该吃溢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