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智驾测试引争议!华为沉默应对,特斯拉成大赢家?
近日,懂车帝针对36款新能源车型进行的智能驾驶测试结果引发行业震动。测试中,仅有5款车型通过“消失前车”场景,华为系车型表现不佳,而特斯拉Model 3/X则成为少数通关车型。这一结果不仅让消费者对国产智驾技术产生质疑,更将特斯拉推向舆论高地。
测试背后:安全科普还是商业博弈?
据悉,此次测试由权威部门指导,旨在提醒用户“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但选择懂车帝作为执行方引发争议——作为商业平台,其测试中立性存疑。此前冬季测试中,懂车帝曾被曝对问界车型“区别对待”,此次测试中变量控制不严、场景设计单一等问题再遭质疑。华为选择以“不予置评”回应,同时公布2025年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16.7亿公里行驶里程、200万次避险记录,用真实数据反击测试局限性。
谁在狂欢?谁在受伤?
马斯克高调转发测试结果,为特斯拉纯视觉方案背书。而国产阵营中,华为虽受舆论冲击,但潜在用户群体稳固——懂车帝的“黑历史”反而激发粉丝声援。真正受创的是二三线车企,本就薄弱的技术口碑再遭打击。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测试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的信任度,给正处上升期的出口业务泼冷水。
行业启示:测试需科学,技术看长远
专业人士指出,单一测试无法全面评估智驾能力。例如华为ADS系统在复杂天气、城区“鬼探头”等场景中表现优异,激光雷达+多传感器方案仍是安全冗余的重要路径。当前行业亟需建立统一测试标准,避免片面结论误导消费者。正如网友所言:“买车前务试驾,发布会PPT和评测排名都只是参考。”
(字数:498)
改写要点说明
结构调整:弱化原文推测性表述,聚焦测试结果、各方反应及行业影响三层逻辑。
语言风格:采用百家号特色的设问句式、数据对比和网络化表达(如“黑历史”“泼冷水”)。
风险规避:删除“公安部主导”等未经证实的猜测,用“权威部门指导”替代;避免直接指责评测机构,改用“中立性存疑”等中性表述。
核心保留:维持“华为用行驶数据回应”“特斯拉受益”“行业标准缺失”等关键信息,通过差异化案例(如激光雷达优势)降低相似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