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组行业数据,特斯拉在美国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从去年末差不多50%多点,一路滑下来,8月份竟然跌到38%(这是估算,样本有限,也可能有误差,但大致趋势不变)。我带点儿偏见地猜,市场份额的蚕食不只靠新车型,更像是有人在用激励和价码堵住了漏水口。
其实我记得去年还挺自信的,觉得特斯拉的超充网络和品牌忠诚度能稳稳占领市场。结果,仔细一看,别的车企开始拼命降价、补贴,甚至送车、免首付之类的政策一下就帮着拉走不少原本锁定特斯拉的客户。你会不会觉得,招式似曾相识,像我们用优惠券抢超市特价,哪次没被折腾得像个没头苍蝇?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位朋友(销售)说:很多顾客都在等优惠,价格战一打,特斯拉的溢价感觉就没那么吸引人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样想的话,特斯拉的高端感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可选择空间小了?难不成,咱们终究还是喜欢买得起,刚好,不追求牌面的车型?(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个人觉得,特斯拉的影子还在,但它的优势逐步被拉长了。之前的超充便利+软件生态组合,比起传统车企那忙乎完了再来搭线的模式,的确有点优势。就你开车去加油那个场景,几次我发现,特斯拉的充电卡还得配专属App,操作多少还是比传统的便利一些但也不算秒杀。这算不算它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说,逐渐被快充网覆盖的传统模式,反而变得标准化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去一趟厂区,工程师跟我说:这次新电池包,成本增加了5%,技术还差点。我就琢磨,成本控制是不是也在变得无声无息——谁都想着降成本,技术闹得越厉害越贵,最后实际落地成本和用户体验的平衡谁拿主意?你觉得?是不是一部分技术硬件纯粹像装修房子,越做越复杂,反而养活一堆装饰工人?
再举个身边人的反应。有个朋友(家庭用户),说:我其实挺喜欢Tesla的智能屏幕,但去年看下来,价格比起某些国产车贵了不少。你知道,那个ID系列还在送配置,优惠力度大。我着实琢磨,真人开车,最关心的还是用着顺不顺手?是不是像我每天早上都笑着自己:这个车开久了,多少还是‘惯’比‘新鲜感’重要。性价比其实不光看广告,也跟自己折腾的心情有关。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些传统车企拼命搞激励?难不成是增长的压力太大——销量一少,脸都挂不住?而特斯拉就偏偏在战略上赌比如自动驾驶出租车什么的。其实我一直觉得,战略看似远大,但执行那一步总是难上加难。很多项目刚开始还知道理想主义的份上,后来现实就是不断折腾,到消费者关心的还是我能用着顺口不,而不是未来的打算。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特斯拉是不是太技术驱动而忽略了人这个点?这段先按下不表。像我认识一位维修师傅,他说:特斯拉的门锁总出点小故障,换电池包比修传统汽车复杂得多。那一瞬间,我心里就闪过一个疑问:是不是为了追求那块看得见的未来,反而忽视了日常维护这份基本的平衡?这点看似琐碎,实则关系着续航和口碑。
有人会问:传统制造商搞了这么多年,靠谱吗?我倒觉得,拼政策和激励其实也有点像补班——不是所有人都能跟得上,那些省钱、实用的方案,反而谁都能接受。比较过,几款车里,起亚和现代凭借激励活动,成交速度快了20-30%,我估算它们月销量上涨估计在60%左右(体感,数值不严谨)。而特斯拉,虽然销量还在,但市场份额缩水,说明消费者的选择权变得分散。
这让我想了一个细节:我曾在展厅看到一辆刚到的Model 3,车窗上的雨点还在微微晃动,显得有点新鲜。那时我心想:这车的吸引力或许还在,但难不成,未来规模化之后,新鲜感还能维持多久?好像,技术再好,没有实实在在的用起来爽的体验,也难以持续攻占人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某次跟一个朋友说起还想买车的问题,他笑说:我就是不想折腾,想要‘拿上就走’,特斯拉那升级速度我都看着烦。我觉得,这才是实在的用户心声。少有人会喜欢天天盯着车软件升级,总觉得我花钱和折腾是一回事。
这让我开始怀疑:未来还有没有一席之地给那些靠谱、实用的传统车?还是说,我们都需要一份未来感来堆砌?有人会说,技术发展快,市场变化更快。我觉得这话对半,变化骇人听闻,但用户的心可能还是那样:只要车稳点,安全点,用起来顺心,其他好像都没那么重要。(这又是个疑问:难道我们是真的变了,还是只是在快感跟安心之间摇摆?)
现在问题来了,要不要继续技术和激励?还是更关注那些用得顺心的细节?你说,买车其实还真像入门一道生活的门槛。总得有一两样刚需满足,才能不觉得花钱像买了个大麻烦。在这一点上,能不能让我看看,某个品牌的真实细节——比如座椅调节是否顺畅?刹车线感是否自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决定了用车的心情。
其实我也没细想过,似乎市场份额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和人们的心理有关。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很多人都说:我还在等个优惠,就怕买贵了。是不是我们其实都在用心算账,只把这份心态放在了买车这个大事上?我觉得,这也是个变化——大家变得更精明了,也更在意性价比。
我还在犹豫,一个未来感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像买手机一样,科技在变,功能在变,但手机用得顺不顺,才是最关键?这中间的冲突,可能就是,科技越变越炫,但用起来越复杂。可能我偏执点儿,喜欢那些明白个啥的车,用户自己能算清挣钱多惨、用车便捷的比例,而不是把未来盯得太死。
你觉得呢?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一个既懂用户,又能带来惊喜的工具?还是我太理想,要么就不用太深究,反正我也没个答案,只觉得,某天清晨,我在车库里摸摸自己那辆经验满满的车,心里飘过一丝莫名的感慨——这车还能陪我多久?或者下一次,得让它带我看看外面更宽的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