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

最近汽车圈子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老牌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搞了个大动作。

咱们都知道,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比亚迪、吉利这些自主品牌势头特别猛,把很多合资车都挤得够呛。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一汽、东风这些“国家队”选手,虽然家底厚,但总感觉在市场上有点跟不上节奏,存在感不算高。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有个问号:这些大央企,技术实力明明不差,为什么在市场上总感觉慢半拍呢?

这回,东风似乎就是要用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8月1号,东风集团宣布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叫“东风奕派科技有限公司”。

这可不是简单地挂个新牌子,而是要把旗下的东风风神、东风纳米和东风奕派这三个自主乘用车品牌,整合到一块儿,攥成一个拳头来打市场。

这已经是东风公司在短短两年内,第二次对自己的乘用车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了,可见这次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不破不立,非要干出点名堂来。

要理解东风这次为啥这么拼,得先明白他们过去的“痛”在哪里。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像东风这样的大型国企,家大业大,组织架构也特别复杂。

在过去,国家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对这些国企的投入几乎是不计成本的,要的是技术的从无到有。

但这种模式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就显得有点水土不服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决策流程太长,效率太低。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市场上的年轻人突然喜欢上某种新潮的配置或者颜色,别的反应快的车企可能一两个月就能推出相应的产品。

而东风旗下的品牌呢?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可能得先写个报告,报给上级公司,上级公司再层层上报到集团总部,等总部开会研究、审批通过,几个月都过去了。

那时候,市场的热点早就变了,消费者也早被别人家吸引走了。

这就是典型的“大公司病”,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体制机制束缚了手脚,空有一身武艺,却总是在等号令,反应慢了,自然就错失了良机。

所以,这次成立奕派科技,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权力下放”。

东风集团给了这家新公司极大的自主权,包括决定造什么样的车、车卖多少钱、怎么给客户提供服务等等,这些过去需要报到集团总部审批的大事,现在奕派科技自己就能拍板了。

这样一来,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和服务的整个链条,就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个闭环,遇到问题能快速反应、快速决策。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这就像是把前线的指挥权,真正交到了听得见炮火的将军手里,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为了让这支“新军”能打胜仗,东风也是派出了精兵强将。

新公司的总经理汪俊君,之前是东风旗下高端品牌岚图的首席技术官,是个技术大牛,也是从零开始打造新品牌的行家。

岚图汽车这两年虽然走得也挺辛苦,但它确实摸索出了一套面向用户、强调科技感的打法,并且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现在让汪俊君来执掌奕派科技,就是希望他把岚图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广大的主流消费市场。

同时,东风还把研发总院里跟乘用车关系最密切的核心研发团队,成建制地划归到了奕派科技,并且从其他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来加强力量。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过去分散在好几个品牌上的有限资源,集中起来,可以在重点车型上实现“饱和式投入”,力出一孔,打造出真正的爆款产品。

毕竟,在现在这个市场,东花一点钱、西投一点钱的“撒胡椒面”做法,是很难形成市场突破的。

如果说内部的改革是“强身健体”,那么奕派科技还有一个更引人注目的“杀手锏”,就是跟华为的深度合作。

现在很多车都说自己跟华为合作,但大多停留在采购华为的某个部件或者系统,比如鸿蒙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但东风奕派和华为的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层面。

他们内部把这个合作项目称为“DH项目”,D代表东风,H代表华为,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四个联合”,也就是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这“四个联合”听起来有点官方,但翻译成大白话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是“联合定义”,意思是在造车之前,华为的团队就深度参与进来,和东风的团队一起研究市场和用户,决定这款车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来吸引消费者。

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大量对用户的理解,他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种洞察力对于造车来说是无价之宝。

据说,这次还是华为主动找到东风,希望从产品定义阶段就介入,这说明华为也看中了东风作为老牌车企强大的整车制造能力和供应链基础。

其次是“联合开发”,双方的工程师团队甚至会在一起办公,真正实现技术上的无缝对接。

东风的工程师懂车辆的机械结构、生产工艺,华为的工程师懂软件、算法和电子架构,大家坐在一起,把硬件和软件完美地融合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车造得差不多了,再把买来的软件系统装上去。

东风下放集团权利 央企联手华为 共创新势力大事件-有驾

最后是“联合共创”和“联合营销”,这意味着从车的设计到最后怎么卖出去,华为都会全程参与。

这是一种从头到尾、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捆绑。

这种合作模式,代表着双方关系的又一次重要升级,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而是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其实,这种放权和积极向外学习的思路,在东风内部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比如东风日产,在合资品牌普遍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中方团队主导决策,积极向华为、字节跳动这些科技公司学习,推出了一款名为N7的新车,上市后市场反响非常好,月销量一度冲到六千多辆,这在合资新能源车里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证明了,只要给一线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他们是能够爆发出巨大能量的。

如今,东风把这种成功的经验用在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上,并且给了奕派科技更大的自主权,还拉上了华为这个顶级的“外援”,其决心和未来的潜力,确实值得我们期待。

这次东风的变革,可以说是把内部的机制和市场的节奏真正接上了轨,这家央企新势力,正在为自己在未来的汽车赛道上,争取一张更有分量的入场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