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

丰田刚在日本推了新款bZ4X,数据看着挺吓人,WLTC续航直接报了个746公里——这数字放眼整个电动车市场都不算低了。你原先那代bZ4X,理论续航大概在450公里上下,这一波直接往上涨了至少六七成,靠的可不单是电池容量的堆砌,行业里的底层改良和电控效率也都跑起来了。

我这几天也跟老张,一个做供应链管理的朋友聊了聊,他倒是没太兴奋,反而跟我吐槽这续航数据背后的隐秘成本。在供应链那头,要同时保障高密度电池安全和产量,压力其实比数字看上去大得多。老张说,丰田这种量产级车,背后得有成熟的产线和稳定的供应链支撑,否则这个数据打脸得很快。

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有驾

这也让我想到研发端。丰田往年出电动,基本靠技术积累和沿用成熟模块,这次新家族前脸设计语言不只是为了好看,更像是给整个bZ家族定了个统一的身份标识,但这身份开头比传统款改动大不少,内部电子架构都换了块大模块,熟悉这块的供应商那边估计压力山大。

说到中控屏幕,这次bZ4X标配14英寸大屏,前代不过12寸左右,差了不多20%尺寸。反正我当初自己看车时候就觉得,屏幕小了点,操作感和体验上始终少点顺滑感。碰巧跟朋友小王讨论时,他说更大的屏确实视野好,但会不会反而让驾驶员分心多点?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丰田这波大屏,除了显示内容丰富,触控反馈上我猜也改进不小,毕竟现在用户对屏幕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坐在后排还有座椅加热,明显定位往高端舒适靠,而且这小细节让我觉得广汽丰田铂智4X版本应该也不会落下。

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有驾

顺带一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早在上半年就有消息广汽丰田正在试图整合更智能的中控系统,不排除是基于丰田自研的智能语音助手加上云端数据协同,但用户体验和实际识别准确率,一直是这类系统的瓶颈。说白了,丰田这套不比土生土长的特斯拉或者小鹏那么花哨,所以定价要合理,否则用户愿意花那价钱但用着挺磕碜的口碑那也不妙。真是越来越觉得电动车里,智能化这块就是把双刃剑——加分也能加分,掉链子就被嘲。

这儿得提个有趣的点,我跟几个做4S店的销售扯过,这次新bZ4X的价格开放比较保守,定位还是主攻家用。现阶段他们给出的试算数据是,新车百公里电耗比前款降了大约10%左右,这样粗算下来,单次充电的实际用车成本,百分比节省其实能覆盖那些新增的智能和舒适配置成本。只是之前我说得续航大幅提升,这数据是厂家的满电满速工况,实际路况下数据肯定低点,这个我得稍微收回之前的突破性说法,毕竟新系统和更大屏幕加装理应导致能耗不低。

我突然好奇的是,丰田这次把后排座椅加热也搬进来了,放眼日本市场和中国市场买车惯,后排座椅加热这种功能还真不常见。这个细节透露了什么?是不是丰田在试水更往全家人出行倾斜的市场战略?再或者,是不是给一些对这个功能敏感的细分用户群做标配,来锁定人群?

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有驾

顺带一句,那天我听修理工老李说,新bZ4X目前的电池供应依赖联盟里几家供应商,标准化程度比我想象中要高,维护成本估算下来比部分同价位国产电车要低至少15%(纯属我自我脑补的算计,样本少)。不过这点数据可信度不算高,毕竟修理工常说话比实际流水账多。但也平衡了我之前忧虑丰田换大屏、智能化升级是不是为了买吆喝,反倒像是真有底气提升用户感受。

哎,要说我对丰田bZ4X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保守中求变的阶段。毕竟他们不会急着用大刀阔斧砍价格和配置,保持现有的供应链和开发节奏,慢慢推产品升级,用户体验撞地那种感受不是一朝一夕的。

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有驾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车企引入这些新功能到底是服务于啥?是单纯对市场反应的回应,还是背后有更细的用户画像支撑?在你身边,可能连朋友家都有电动车,但他们对续航和中控屏幕的真实需求到底有多少?我倒觉得这还是留有很大想象空间。而且你看,这续航数字和大屏幕升级,能不能成为消费者真正换车的那颗豆子……还真不好说。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丰田10月9日在日本推出新款bZ4X,采用bZ家族新前脸设计语言,WLTC纯电续航提升至746公里,配备14英寸大中控屏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有驾

最后抛个小问题,后排座椅加热是你选车时会考虑的功能吗?这小功能加了进去,是噱头还是收割情怀?前几天朋友跟我抱怨自己买的纯电车后排空调配置简陋,坐着确实舒服度打折,这一点,是不是电动车设计里经常被忽视但容易提升体验的小白点?你心里怎么想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