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亮眼: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5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引发市场震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毛利率达到15.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刷新单季度纪录。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上的显著提升。
营收方面同样表现抢眼,158.1亿元的成绩单实现了141.5%的同比增长。而汽车毛利率10.5%的数字,更标志着连续七个季度的持续增长。这种稳步上升的曲线,正在向投资者展示一个日益健康的财务结构。
交付量爆发:增长势能持续
9.4万辆的单季度交付量创造了小鹏汽车新的历史记录,330.8%的同比增速更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中特别强调,这种增长势能在2025年将会持续。
展望第二季度,公司给出了10.2万至10.8万辆的交付指引,这意味着同比237.7%-257.5%的增长预期。营收175-187亿元的预测区间,也显示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充分信心。
"今年不仅能实现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目标,而且将在第四季度盈利。"何小鹏这番表态,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实现季度盈利这一里程碑,或许将成为小鹏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AI战略:技术突破蓄势待发
"我们的增长潜力刚刚开始释放。"何小鹏将未来的增长动力归结于AI驱动的融合式创新。从AI底盘到图灵AI辅助驾驶,从智能座舱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鹏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技术生态。
全栈自研体系已经初具规模:鹰眼纯视觉方案、图灵大算力自研芯片、云端超大规模基座模型等技术储备,为公司向L3/L4级自动驾驶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预言部分重点AI能力将在2026年实现"断代式领先"。
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汽车产品上。部署在第五代机器人上的小鹏图灵AI芯片,将充分复用汽车领域的AI基础设施。物理世界基座模型的VLA架构,也将在人形机器人上得到应用,这可能是小鹏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
人形机器人:第三成长曲线
2026年量产的宏伟目标,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了小鹏战略版图的核心位置。在2025上海车展亮相的第四代人形机器人小鹏IRON,已经展示了公司的技术积累。
不同于行业内普遍的技术路线,小鹏选择直接同源共用物理世界基座模型的VLA架构。这一创新路径有望突破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上限,特别是在工业和商业场景的应用上。
何小鹏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第三成长曲线",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和智能驾驶业务外,机器人将成为小鹏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通过量产场景的数据驱动实现快速进化,这一战略如果成功实施,或将重新定义小鹏的市场定位。
市场反应:涨幅背后的逻辑
财报发布当晚,小鹏汽车美股一度暴涨超15%,最终收于12%以上的涨幅。这种强劲的市场反应,反映的不仅是当季业绩的超越预期,更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认可。
从财务指标到技术路线,从短期业绩到长期规划,小鹏汽车正在展示一个清晰的成长路径。毛利率的持续改善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财务保障,AI技术的全面布局则打开了成长空间,而人形机器人的远景规划更增添了想象空间。
当然,从战略规划到实际落地,小鹏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造车新势力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逐步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些深层次的变化,或许比单纯关注短期股价波动更为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