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镜里的城市在后退,考场上,没人关心你昨晚失眠,是不是金牛座。方向盘像命运轮盘,左转还是右打,多一分慌乱就是多一分试错的机会。夏天空气里都是考试的汗味,新手学员们手指发白地攥着冷硬的手刹,眼里倒影出一串串红绿灯。你以为练种种技术就能一劳永逸,可考场永远不按套路出牌。
每年这个季节,我都能碰到一串又一串学员。“赵教练,我能不能多练两圈?我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对面“赵教练,我昨晚刷了视频,今天去试试那个新方法!”“赵教练,听说你手把手教人绝不会挂科!”明明人手一把方向盘,怎么开出来差距这么大?有的三个月还扣着倒库线跟咬文嚼字似的,有的练了几小时就能一把过,把考官吹得眉毛都翘起来。
这事儿说开了,其实就是五句话,五个老学员看透了的“真相”。学车不是练得多,而是想得透。你要没听懂,继续迷信“螺丝刀敲到铁板也能钻个洞”的哲学,怕是兜兜转转还是得跟补考擦肩而过。
说心态。有一回,来了个小林,22岁,刚下校车手像在抖麻将。家长压力,不敢出错,坐上驾驶座整个人都要失衡。人啊,最怕自己脑补,尤其是考试,考试怕什么?怕被骂,被剃头,被“妈”的愤怒堵在饭碗后面,怕面子挂不住,怕比别人慢。学车这种小事变成心结,怎么安稳过线?
所以我跟她说了句:“你现在是在学车,还是在学怎么不挨骂?”这句破防了。人有时候上车,脚踩的不止是离合器,还有负担和焦虑。后来让她每次深呼吸三次,心理暗示是“玩”。考场上气氛真能瞬间反转,倒库一把过,考官都说心态“真稳”。对比旁边那个小伙子,技术明明练得跟印钞机一样精确,可一慌,汗湿了方向盘,犯错就像多米诺骨牌,完了完了完了,然后真的完了。会的东西都被“怕”字吞了。
第二点,不是非得练得多,才会。“练得傻,不如不练”,这话不招人喜欢。但现实就是,有人天天来驾校签到,打卡比打工还勤快。一圈圈练倒库,眼皮都熟了。结果?压线还是压线。问他练完知不知道错在哪?摇头。那你练的是肌肉记忆不是技术,能溜车但修不正,属于复读机派系。后来让他停两天只做复盘,把每次错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对症下药。第四次模拟,突然就一把过。理由很简单,学车靠脑子,不靠“铁人三项”冠军的体力。练100遍错动作,不如纠1次对方法。
再看态度。一类学员,出了问题马上追问:“教练,我该提前多少?要怎么判断?”另一类,点头如捣蒜:“知道了,下次我改。”可下次照样犯。前者一把过,后者补考变常态。学车态度不是“我来打卡”,是“我真想学会”。教练不是驾照的代言人,自己才是唯一投资方,付出的人最后得自己收获。
说到面子。有多少学员,卡在“丢脸”上出不去。有的小伙子坡道起步老熄火,旁边站了一堆人,他脸上挂不住,就想“以后再说”。但“面子”这玩意,存到驾校只会给补考送钱。后来他扛住旁人嘲笑,硬着头皮多练,熄火十回终成一回不熄,考试那天坡起稳如老狗,考官夸奖他“细腻”。最后跟我总结:“教练,那几次熄火值钱!丢脸换来拿证,家里还能踏实吃饭。”所以别惦记面子,在驾校丢的面子,都能在考场省下补考钱。
讲到安全,礼让才是最后的底线。开车不是机器比赛,路口的行人不是NPC。碰到绿灯就冲,变道不打灯,一切只为“完成项目”。有回我踩副刹,制住一个在学校区猛踩油门的学员。限速三十他五十,“你赶着投胎吗?”他还辩:“考试考快!项目做完。”结果副驾差点上演“教练跳车”。之后他变聪明,考试遇到行人主动停车让行,考官当场表扬,满分通过。你考试逃不过规则,但上路你逃不过命运。
说来说去,这事其实简单。学车不是比谁脑袋铁,谁体力好,是比谁悟得深、改得快,心态好、担当强。那些所谓“一把过”的学员,都不是天赋异禀。他们就是早知道这五句话:
1. 心态稳了,车就稳了;
2. 动脑比苦练重要;
3. 态度决定高度;
4. 犯错不可怕,不改才要命;
5. 安全不是考试要求,是开车的底线。
最后,驾照不是一张纸,是你对自己、对家人、对路上每个人的承诺。拿证那天,不只是你能开车了,是你学会了敬畏道路和人生。只可惜,这些道理不是多练就能练出来的,得自己悟,自己踩坑,自己摔跤里捡。就像教练最多送到考场门口,剩下的全靠你用脑子和心去踩实。
所以我也没啥绝对结论。只想问:你觉得,练得多和悟得透,哪个更值得被称作“好学员”?考场之外呢,你会怎么用这张驾照,给你的路和你的命,打个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