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和特朗普这对“塑料兄弟”彻底撕破脸!曾经在白宫谈笑风生的两人,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攻击,甚至牵扯出SpaceX的联邦合同、特斯拉的补贴以及星链的频谱分配等一系列科技圈大地震。
他们的“分手戏”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八卦,但对科技行业而言,却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或许会改写美国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聊聊其带来的科技影响。
一、特斯拉的补贴没了,自动驾驶或许悬了?
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对马斯克的特斯拉来说,就像是噩梦。法案不仅砍掉了电动车补贴,还可能让特斯拉损失12亿美元的收益,相当于其2024年营收的17%。
而且,法案取消了加州自行设定排放限制的权力,而特斯拉每年靠卖排放额度就能赚数亿美元。要是没了这笔“外快”,以目前特斯拉的现状来看,其现金流将雪上加霜。那么,还有多少钱投到无人出租车业务,以及其机器人业务呢?
关键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博弈。特朗普曾计划放宽自动驾驶汽车限制,甚至让马斯克曾领导“政府效率部”推动相关法规改革。
但如今两人决裂,特斯拉FSD系统的全国推广可能再次卡在各州各自为政的审批流程上。如果这样,那么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从德州开到加州,需要分别向两个州申请牌照,这对特斯拉 Robotaxi 计划的打击可想而知。
二、SpaceX陷入困局,星链、火箭业务危矣?
SpaceX的星链、火箭项目,本是马斯克的得意之作,却因政治斗争陷入困境。
特朗普威胁取消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联邦合同,直接影响SpaceX在军方和NASA的核心业务。比如NASA依赖SpaceX的“龙”飞船运送宇航员,如果飞船退役,美国太空计划可能再次陷入依赖俄罗斯的尴尬境地。
更麻烦的还是频谱分配问题。星链需要高频段频谱来提升带宽,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原本计划在印度和韩国的落地星链项目,也因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摇摆而受阻。印度原本因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松动而批准星链合作,但现在可能重新考虑频谱分配政策。这种的变化,让星链的全球扩张计划,也慢慢地变成了“修罗场”。
三、马斯克的AI和脑机接入也受波及
马特的决裂,还暴露了两人在科技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特朗普推出的“星际之门”AI 计划,试图通过5000亿美元投资打造美国AI霸权,却被马斯克直接嘲讽 “他们没钱”。这种公开唱反调,不只是个人恩怨,更折射出私营科技巨头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
马斯克的 xAI 和 Neuralink 项目,原本可能借助政府资源加速发展,现在却不得不面对政策冷落。
更微妙的是 Neuralink 的监管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警告脑芯片技术可能被滥用,而特朗普政府若加强生物伦理审查,Neuralink 的人体试验可能再次被叫停。马斯克原本希望通过政治影响力扫清监管障碍,现在却发现自己站在了政策的对立面。
四、难以阻止的“蝴蝶效应”:从火箭发射到手机信号都有影响
首富与总统间的斗争,影响远超马斯克和特朗普个人。
一方面,SpaceX承担了美国84%的卫星发射任务,如果联邦合同缩水,美国太空军的卫星部署可能延迟,甚至影响全球通信网络。而星链若无法按时完成7500颗卫星的部署,依赖其服务的乌克兰军和偏远地区用户将直接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特斯拉的价格可能因补贴取消而上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普及时间可能推迟。而星链的延迟部署,意味着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可能继续落后,5G时代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扩大。
结语:未来的马特对弈猜想
很显然,马斯克不会坐以待毙,他做了三件事。
他宣布组建“美国党”,誓要在中期选举中挑战支持“大而美”法案的议员。同时,SpaceX正在加速星链的国际合作,试图通过印度、韩国等市场的突破减少对美国政府的依赖。而特斯拉也在推进FSD技术授权,试图通过开放生态巩固行业地位。
再看特朗普这边,目前虽然他很强势,以权压人,但他也有自己的麻烦。
SpaceX的不可替代性让他投鼠忌器 —— 取消合同可能损害美国太空竞争力,而保留合同又会被视为向马斯克妥协。更尴尬的是,马斯克的2.2亿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舆论压力,可能影响特朗普的选民基础。
所以说,马特决裂本质上是科技资本主义与政治权力的碰撞。
马斯克代表的私营科技巨头,试图通过政治影响力重塑监管规则;而特朗普代表的传统政治势力,希望将科技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框架。两者的冲突,最终可能催生新的科技治理模式 —— 既非完全放任,也非过度干预,而是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也就说,他们的矛盾不会以哪一个方完全受损收场,或许,最终还是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问一句:你觉得最终谁先服软呢?欢迎各位的评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