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有媒体爆料称,京东养车将途虎养车告上法庭,指控其不正当竞争,法院已经正式受理。随后,京东养车一方证实了这一消息。
途虎养车,这家在2023年终于实现盈利的行业独角兽,再次陷入争议与挑战。纵观其近几年的财报与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在规模扩张与品牌声量提升的同时,盈利质量与长期可持续性的问题也与之并存。
途虎与京东养车的纠纷,在外界看来不单是商业摩擦,也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竞争格局的缩影,在存量博弈、价格战与品牌诉求的交织下,行业龙头如何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亏损到盈利的途虎养车:一路伴随竞争与诉讼
8月21日,途虎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报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为3.07亿元,同比增长7.56%。从结构上看,营收主要受益于线下门店拓展与汽车后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
截至6月30日,途虎工厂店数量达到7205家,覆盖320个地级行政区和1855个县级行政区,进一步加深了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
从披露数据来看,汽车产品和服务仍是途虎营收的核心来源,其中轮胎、底盘零部件及汽车保养板块保持稳定增长,营收分别同比提升10.4%和9.9%。
纵观过去三年,途虎的财务表现呈现出从增长到盈利再到扩张的路径。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17.8%,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4.8亿元。2024年,营收进一步升至148亿元,同比增长8.5%;经调整净利润达6.2亿元,同比增长近30%;毛利率25.4%,较上一年提升0.7个百分点,整体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途虎与京东养车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矛盾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京东养车推出“震虎价”,宣称其服务价格“比友商便宜5%”。随着双方对峙升级,2024年1月,途虎将京东养车告上法庭,指控其涉嫌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
虽然纠纷仅限于途虎与京东养车双方,但这场养车平台的头部之争却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洗牌,天猫养车跟进补贴,传统4S店进入混战,就连新能源车企也开始布局这条赛道,一时间,汽车后市场硝烟四起。
直到今年7月,这场持续一年多的纠纷迎来结局,京东养车被判赔偿途虎养车经济损失500万元,并在规定期限内刊登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
然而,京东养车似乎并不甘心于这样的结果,随着颇具争议的“震虎价”下架,号称全网征集而来“震骨价”又接踵而至。9月9日,媒体爆出,京东养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途虎告上法庭,随后京东养车方面证实了这一说法,也证实了这场头部平台的竞争越发白热化、从原先的营销口水战演变成了法律层面的交锋。
总体而言,途虎养车的营收和利润在持续增长,但背后仍面临盈利质量、现金流和竞争压力的多重挑战。未来能否在扩张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市场观察的重心。
尤其是途虎的业务模式涉及供应商结算和加盟门店分成,账期较长,若回款不及时,经营性现金流可能承压。
汽车后市场之争:砸钱买流量还能维系多久?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汽车后市场曾是资本追逐的热点。
2015年至2020年间,大量资本涌入汽车后市场,途虎凭借先发优势建立了品牌知名度与庞大的门店网络。然而,资本退潮后,行业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汽车保养、轮胎更换与维修本身就是低频消费,用户单车每年的消费次数有限。其次,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极高,容易在不同平台之间对比选择,用户往往哪家便宜去哪家,用户粘合度并不高。
在这样的格局下,途虎与京东养车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争夺新增用户,而是围绕有限存量市场的激烈博弈。这也是京东养车与途虎爆发价格战之后,相关平台、品牌、4S店纷纷跟进的原因,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谁都想分走更多的那一块,而价格战和促销战的加剧,只会进一步推高获客成本,恶化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途虎赖以支撑规模优势的线下门店网络,也隐藏着脆弱性。一方面,加盟门店在补贴和低价策略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若无法保证合理回报,加盟商退出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汽车后市场技师本就稀缺,高流动率与盈利压力叠加,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尽管途虎财报强调复购率有所提升,但在服务标准化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提升更像是短期效应。换句话说,途虎的线下网络既是壁垒,也是负担,维持庞大加盟体系的稳定,需要在利润分配、培训与管理上持续投入。
促销与广告投入的依赖,同样是途虎的隐忧。近年来,公司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依赖大规模广告投放和补贴拉动。但这种模式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用户对途虎品牌已经形成认知,继续加大广告预算未必能带来同等幅度的新增用户;而补贴吸引的往往是价格敏感型群体,缺乏长期粘性,一旦补贴减少便可能流失。
更关键的是,财报披露销售费用率始终高企,意味着途虎仍在用花钱买流量的方式维系增长,盈利能力因此受到明显掣肘。
在资本市场层面,途虎在2024年推出股票回购计划,试图稳定股价并提振投资者信心。但这种金融手段并不能替代基本面的改善。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三个核心问题:其一,经营性现金流能否长期保持健康,是否匹配利润表上的盈利数字;其二,资产负债表能否保持稳健,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攀升;其三,长期增长逻辑是否成立,如果公司始终依赖补贴与价格战,而未能建立新的盈利增长点,其估值难以长期支撑。
整体来看,途虎养车在规模扩张和市场渗透上取得一定成绩,但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质量依然存在不小疑问。行业的低频、高竞争与低忠诚度属性决定了这并非一个可以轻易跑出“平台型巨头”的赛道。
途虎未来能否真正走出补贴依赖、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并在业务多元化上找到新突破,将决定其能否穿越竞争周期。
结语:长期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是关键
途虎养车在过去几年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跨越,看似站在行业的风口浪尖。
但市场间的竞争从来没有那么平静,途虎所面临的考验只多不少。短期看,途虎能否在法律与公关战中稳住阵脚;中期看,能否维持门店网络与用户口碑的稳定;长期看,则要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它能否跳出补贴和广告依赖,建立起真正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这或许才是投资者、行业人士和消费者最关心的答案。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周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