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配备1.5T增程系统,北京越野BJ60雷霆公务版首次亮相
成都车展的喧嚣里,总有些声音穿透了人声鼎沸。
那是金属与梦想碰撞的声响。
北京越野BJ60雷霆行政版来了。
不是悄无声息。
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宣告。
1.5T增程动力系统——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
它是城市与旷野之间的桥梁。
你可以在三环路上安静滑行。
纯电驱动。
零排放。
CLTC152公里的纯电续航,足够覆盖大多数日常通勤。
然后呢?
当周末来临。
当导航指向无人区。
增程器悄然启动。
没有震动。
几乎没有噪音。
它只是默默地发电。
为那台输出403千瓦总功率的电动机持续供能。
5.8秒破百。
一个硬派SUV给出的数字。
却有着超跑般的凌厉。
这合理吗?
当然。
越野车也需要速度感。
需要那种从静止到疾驰的掌控力。
非承载式车身。
依旧是BJ60的脊梁。
刚性大梁扛得住碎石山路的颠簸。
也撑得起长途穿越的重担。
这才是真正的“行政”底气——不靠浮夸装饰。
靠的是底盘说话。
外观上……它依旧方正。
甚至可以说,固执地坚持着传统越野的轮廓。
方形进气格栅。
像一张不苟言笑的脸。
日行灯贯穿整个前脸。
夜晚亮起时,辨识度极高。
金色的备胎罩拉花。
还有那个小小的“BEIJING”字母标识。
细节处透着低调的奢华。
多幅轮毂转动时。
有种沉稳的力量感。
侧踏板是固定的。
上下车方便。
更实用。
没有花哨的电动伸缩。
一切以可靠为先。
坐进车内。
灰色调铺陈开来。
不像某些车型那样刺眼。
也不过分冷峻。
连体式液晶屏横贯中控。
科技感有了。
但没抢戏。
木纹饰件点缀其间。
真材实料的感觉。
不是贴纸。
座椅菱形格绗缝。
皮质细腻。
加热、通风功能齐全。
电子换挡杆小巧精致。
旋钮式驾驶模式切换。
操作直观。
不需要低头研究菜单。
这里没有过度智能化的干扰。
没有动辄三块五块的大屏。
信息清晰呈现。
功能触手可及。
这才是行政级该有的从容。
你能想象一位企业高管开着它去谈项目吗?
能。
而且毫无违和感。
它既能停在写字楼地下车库。
也能驶入戈壁滩深处。
竞争对手是谁?
明面上看,是坦克500Hi4-Z。
都是增程硬派SUV。
都瞄准了高端市场。
但BJ60雷霆行政版似乎更强调“平衡”。
不是极致越野。
也不是纯粹豪华。
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支点。
家用?可以。
长途穿越?没问题。
偶尔撒野?底盘告诉你:放轻松。
它的尺寸不小。
长宽高504019551925毫米。
轴距2820毫米。
车内空间充裕。
第三排不再是应急选项。
六座布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后备厢还能塞下露营装备。
帐篷、炊具、折叠椅……统统不在话下。
最打动我的是什么?
不是那5.8秒的加速。
也不是152公里的纯电续航。
而是它的“不焦虑”。
电量低了?增程器补上。
油箱空了?加油站到处都是。
烂路来了?四驱系统立刻响应。
城市堵车?纯电模式安静又省心。
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激进。
也不像老派越野车那样粗犷。
它走了一条中间路线。
一条更适合大多数人的路。
我们总说国产车在崛起。
但崛起的不只是参数表。
更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BJ60雷霆行政版懂这一点。
它知道现代人既要诗和远方。
也要体面与便利。
所以它来了。
带着1.5T增程器。
带着403千瓦的电动机。
带着那份属于北京越野的执着。
未来会怎样?
新能源越野会不会成为主流?
也许吧。
但至少现在。
BJ60雷霆行政版给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硬派,也可以很温柔。
强大,不一定非得咆哮。
它静静地停在那里。
没有灯光秀。
没有夸张的发布会。
可你知道。
一旦出发。
山河就在脚下。
这,就是中国越野的新篇章。
不是喊出来的。
是开出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