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周产破万引热议:第二厂投产后能超特斯拉吗?上周刚交1.1万台车

小米汽车周产破万引热议:第二厂投产后能超特斯拉吗?上周刚交1.1万台车

周末跟几个搞汽车媒体的朋友吃饭,聊到小米SU7的交付情况,席间有人举着手机翻聊天记录:“你们看,上周末还有准车主在群里发牢骚,说提车日期从7月排到11月,再等下去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这话听着扎心,可细想又不奇怪——小米汽车上周刚公布的交付数据确实够“狂”:单周交付1.1万辆,这在新势力里算得上第一梯队的成绩了。

小米汽车周产破万引热议:第二厂投产后能超特斯拉吗?上周刚交1.1万台车-有驾

但热闹背后藏着不少准车主的无奈。我一朋友去年12月就下了SU7创始版订单,当时销售拍胸脯说“今年4月肯定能提”,结果现在系统显示还要等10周。“不是说产能爬坡快吗?”他跟我吐槽,“我看新闻说工厂24小时连轴转,咋到我这儿就跟蜗牛似的?”其实这事儿不怪小米,新势力造车哪有不经历产能阵痛的?我查过数据,特斯拉上海工厂刚投产那会儿,周产能也就5000辆,后来慢慢爬到1.5万辆,现在稳定在2万辆左右——小米现在单周1.1万辆,已经是“火箭速度”了。

说到产能,最近有个消息挺关键:小米第二工厂已经在紧锣密鼓筹建了。按规划,新工厂投产后,小米整体周产能能拉到2万辆。这数字啥概念?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满血状态”也就2万辆出头,要是小米真能做到,那基本能在新能源赛道挤进“头部玩家”圈子了。不过也有人泼冷水:“造车又不是搭积木,多开条产线就能随便增产?”我特意问了在车企工作的同学,他说:“产能提升不是单纯加机器,得配套供应链、物流、质检全跟上。小米现在用的宁德时代、汇川技术这些供应商,都是行业顶流,配合度应该不差,但调试设备、培训工人怎么也得两三个月。”

其实用户纠结的“提车周期”,本质上是新势力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翻了翻小米汽车的订单数据,从SU7上市到现在,累计订单早就突破10万单,现在每周还在新增1万多单——就算周产1.1万辆,现有订单也得消化到年底。这时候第二工厂就像“及时雨”,但能不能真正缓解焦虑,还得看实际落地时间。听说工厂选址在武汉,当地政府给了不少政策支持,最快明年二季度就能投产,到时候周产2万辆的目标真不是空谈。

说句实在的,作为看了十年汽车行业的人,我觉得小米这波“产能狂飙”挺有意思。当年做手机时,雷军带着团队蹲在代工厂盯生产线,现在造汽车,这种“死磕产能”的劲儿没变。只不过汽车比手机复杂一百倍,从冲压件到电池包,每个环节都得“拧螺丝”一样精细。但话说回来,要是连产能都搞不定,拿什么跟比亚迪、特斯拉竞争?

等第二工厂真投产那天,估计又得有一波“提车潮”。到时候准车主们不用再掰着手指头数日子,销售也不用天天被催单——这大概就是制造业最朴素的浪漫:把“等不及”变成“马上到”。

就像老话说的:“慢工出细活,急工出粗活。”但造汽车这事儿,既得慢工保证质量,又得急工追赶市场。小米现在正站在这个平衡点上,第二工厂的投产,或许就是它跨过这道坎的关键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