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铁腕辟谣!激光雷达永久出局,纯视觉方案开启智驾新纪元

🔥 小鹏铁腕辟谣!激光雷达永久出局,纯视觉方案开启智驾新纪元

“当行业扎堆堆砌激光雷达,小鹏却亲手拆掉这条‘安全拐杖’——何小鹏的AI帝国里,容不下一颗激光雷达。”
2025年7月28日,小鹏汽车高管集体亮剑:副总裁于涛公开表态“造谣媒体将付出巨大代价”,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怒斥传闻“胡说八道”,产品总监袁婷婷斩钉截铁宣告“绝对不上激光雷达” 。这场声势浩大的辟谣风暴,将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之争推向高潮。

小鹏铁腕辟谣!激光雷达永久出局,纯视觉方案开启智驾新纪元-有驾

🚀 辟谣背后:一场技术路线的生死豪赌

为何“零容忍”谣言?

  • 战略定调:2024年起,小鹏G6、G9等新车已全面取消激光雷达,押注纯视觉方案。此次传闻称“因极端场景过多将重启激光雷达”,直击小鹏技术路线的命门;

  • 法律威慑:借鉴比亚迪诉讼胜诉案例,小鹏启动法务程序,试图终结“谣言倒逼企业辟谣”的恶性循环。

纯视觉的底气何在?
小鹏抛出一组硬核数据:

“自研图灵芯片+720亿参数世界模型,让视觉响应速度比激光雷达快2倍,感知帧率提升12倍!”
实测中,无激光雷达的P7+车型实现130km/h时速AEB刹停,鹰眼摄像头结合LOFIC技术,宣称“夜间逆光环境比人眼看得更远”。

💡 纯视觉VS激光雷达:颠覆认知的三大真相

1. 成本迷思打破

  • 激光雷达单价已降至200美元,但小鹏双Orin-X芯片+图灵AI芯片方案成本更高。“摘雷达不为省钱,只为给AI大脑腾算力!”

  • 节约的20%感知算力,用于加速端到端模型决策,城市辅助驾驶安全级别大幅提升。

2. 安全冗余重构

  • 反对者质疑:“激光雷达是雨雾天的‘眼睛’”。小鹏反击:极端天气主力实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在雨雾中反而会形成噪点;

  • 工程师指出:“安全冗余不靠硬件堆砌,而靠算法深度”——特斯拉凭BEV+Occupancy网络,仅用摄像头实现三维环境重建。

3. 用户价值重置

  • 取消激光雷达后,小鹏将成本让利于用户:13万级Mona Max搭载508TOPS算力,成为最便宜的高阶智驾车型;

  • 用户实测反馈:“通勤场景变道果断,加塞预判比老司机更稳”。

🌧️ 争议风暴:纯视觉能否扛住极端考验?

行业分裂的认知鸿沟

小鹏铁腕辟谣!激光雷达永久出局,纯视觉方案开启智驾新纪元-有驾

工程师的灵魂拷问

  • 感知专家“雪岭飞花”质疑:去掉激光雷达后,视觉需额外算法弥补缺陷,“所谓省下的算力,可能被新增补偿算法吃掉”

  • 激光雷达十年进化不容忽视:禾赛通过芯片化设计,将性能提升4倍,成本降至1/400。

🌟 何小鹏的野望:用AI大脑重写游戏规则

赌注2027
“行业技术路线必将统一!”何小鹏断言。小鹏的底牌是:

  • 40万小时真实路况视频训练,相当于AI观看3万部《流浪地球》;

  • 两万卡智能算力集群,GPU利用率达85%,逼近物理极限;

  • L3级自动驾驶落地倒计时:G7车型算力突破2200TOPS,剑指中国首张L3牌照。

更宏大的AI蓝图
从智能汽车到人形机器人,小鹏的野心是构建AI生态帝国:

“未来用户将为AI能力付费,而非硬件配置”

当激光雷达的红色光束渐渐熄灭,小鹏点燃的是一盏名为“纯视觉”的科技火炬。
这场豪赌背后,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对技术信仰的偏执与对用户价值的重塑。当2027年的钟声敲响,无论胜利者是算力狂飙的AI大脑,还是多传感器融合的“安全铁壁”——中国智能驾驶的竞争维度,已因小鹏的孤勇突围而被永久改写

最新动态
小鹏G7开启“暴雨夜测”直播,72小时无间断挑战极端路况
网友发起投票:#纯视觉VS激光雷达,你站哪边?# 3小时超10万人参与

今日互动:您认为纯视觉方案能应对中国复杂路况吗?
留言分享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