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旗下低空出行科技公司 —— 广汽高域自主研发的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 GOVY AirJet 在珠海金湾机场完成全自主首飞。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广东低空经济取得技术突破,更以 "空中通勤 40 分钟生活圈" 的构想,为粤港澳大湾区破解交通困局提供了创新方案,展现出传统车企向低空出行领域转型的技术魄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至深圳的地面通勤日均超百万人次,传统交通方式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跨城通勤中,超 60% 行程耗时超过 90 分钟,而东莞至惠州等相邻城市的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常年居全国前列。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最新政策明确提出 "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广东省更将飞行汽车列为 "十四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形成 "政策 + 市场" 的双重驱动格局。
广汽高域总经理张明在首飞仪式上表示:"我们不是简单制造飞行器,而是重构城市出行生态。" 该公司自 2022 年成立以来,依托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低空交通研究院,累计投入研发资金 12 亿元,在动力系统、飞控算法等核心领域突破 37 项关键技术,GOVY AirJet 的首飞正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GOVY AirJet 的技术架构展现出独特的工程智慧:8 轴 8 桨与双涵道复合翼的混合布局,既继承了固定翼飞行器 250km/h 的巡航效率,又具备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的灵活性。在珠海机场的首飞测试中,该机型仅用 15 秒完成从地面到 300 米高度的爬升,在 12 分钟的试飞过程中完成悬停、变向、巡航等动作,其无需跑道的特性尤其适合大湾区高密度城市环境。
动力系统方面,广汽自研的轴向磁通电机功率密度达 6.8kW/kg,配合固态锂电池组实现 200km 续航里程 —— 这意味着从广州天河到深圳前海的 80 公里通勤,飞行时间可控制在 25 分钟内。更具竞争力的是补能效率:采用 900V 高压快充技术,25 分钟即可充至 80% 电量,相当于地面电动车的补能体验。安全性设计上,整机 92% 部件采用 T800 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系统采用三余度飞控设计,电池舱配备消防弹与热失控隔离技术,安全标准较民航客机提升 30%。
GOVY AirJet 的座舱设计颠覆了传统交通工具的空间逻辑:"1+1+X" 可变布局支持 2-4 人灵活乘坐,商务模式下可转换为独立会客区,配备 55 英寸悬浮触控屏与降噪系统;通勤模式则采用 2+2 座椅布局,人均空间达 1.8 立方米。最具特色的 "像素银河" 星空顶由 12000 颗微型 LED 组成,可模拟昼夜星空变化,配合香氛系统与零重力座椅,打造出 "空中头等舱" 的沉浸式体验。
广汽高域公布的大湾区示范运营规划显示,2027 年前将在广州、深圳、珠海建设 15 个垂直起降场(Vertiport),形成 "核心城市 30 公里覆盖圈"。按照模拟测算,深圳前海至香港西九龙的地面通勤需 90 分钟,而飞行汽车仅需 18 分钟,时间成本降低 80%。这种效率提升将重塑大湾区的城市空间关系,推动 "1 小时生活圈" 向 "40 分钟通勤圈" 升级。
除通勤领域外,广汽高域正同步开发三大应用场景:在文旅方面,与珠海长隆合作设计 "空中动物观察" 航线,游客可从 300 米高空俯瞰海洋公园;应急救援领域,改装版 GOVY AirJet 可搭载 1.2 吨医疗物资,配合北斗定位实现山区 50 公里半径的快速投送;物流场景则聚焦 "跨城即时达",计划与顺丰合作开通广州 - 佛山 - 东莞的低空货运走廊。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构建 Robo-AirTaxi 生态系统。" 张明透露,广汽高域已与华为、商汤科技合作开发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该系统可实时监控 3000 米以下空域,自动规划避障航线,并与地面交通信号系统联动。按照规划,2030 年前将实现 "手机下单 - 自动飞行 - 无缝接驳" 的全流程服务,使飞行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 GOVY AirJet 的复合翼划破珠江口的晨雾,这场飞行不仅是交通工具的迭代,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重构。从汽车制造到空中出行,广汽集团的跨界突破预示着: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传统产业巨头正以技术积累为翼,带动整个产业链向三维空间拓展。随着更多城市加入立体交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首个 "天空都市圈",为世界超大型城市群的交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