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

你可能觉得,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总是慢半拍。 在刚刚过去的第八届进博会上,上汽大众干了一件挺“反套路”的事。 它没有只展示一两款概念车撑场面,而是把整个展台变成了一个立体战略发布会。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最扎眼的是那辆奥迪 E5 Sportback,579千瓦的动力,百公里加速只要3.4秒,这性能数据对标百万超跑。

真正让业内人讨论的,不是它的德国心脏有多强,而是它的大脑,那套由奥迪和中国的Momenta公司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意味着,这台德系性能猛兽,学会了用“中国式思维”来理解我们的路况。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这仅仅是开始。 上汽大众这次带来的,是一套组合拳。 代号ID. ERA的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摆明了是针对中国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长续航、零焦虑”的极致需求。 它的设计很未来,更关键的是车里那个号称“懂你所需”的智能座舱。

这可不是从德国原装搬过来的,而是上汽大众联合本土科技企业一起捣鼓出来的。 一边是德系绝不改口的高刚性车身和高端悬挂,另一边是彻底本土化的智能交互,这种混搭,成了上汽大众给出的新答案。

光在展台上看还不够,上汽大众干脆邀请了一大批中外媒体,杀到安亭的试车场。 让大家在真实路面上,亲手摸一摸、开一开奥迪 E5 Sportback。 这一招很实在,就是想让你亲身体验:德国的操控质感,和中国的智能技术,放在一辆车上到底是什么感觉。 这种体验,比任何广告词都有说服力。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背后的支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超级工厂。 2025年8月,上汽奥迪的智造基地正式投产了,一年的产能规划高达36万辆。 这个基地被打造成工业4.0的样板,它要干的活儿,就是高效地生产像奥迪 E5 Sportback这样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

这里成了“德国基因”和“中国速度”的混合车间,也是中德汽车产业“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就说过,中德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合作生态,而上汽大众,就是这个生态里的一个标杆。

所以你看,上汽大众的思路已经变了。 它不再是简单地把德国的车引进來卖,而是进入了“共创”模式。 ID. ERA的数字座舱是和中国企业共创的,奥迪 E5 Sportback的智能驾驶也是和中国企业共创的。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这种合作,不是为了用个国产零件降低成本,而是真的基于中国的用车场景,去做重新设计和定义。 目的是让车更懂中国司机,更适应中国的复杂路况。

更让人意外的是上汽大众的“不放弃”策略。 当很多品牌都在喊“全面电动化”的口号时,它却提出了“油电同进”。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三条腿走路:用ID. ERA这样的增程车解决续航焦虑,用奥迪 E5 Sportback这样的纯电性能车冲击高端市场,同时,也没有放弃像上汽奥迪A7L这样在燃油车市场里的利润基石。 这种不把宝全押在一条技术路线上的做法,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显得格外稳妥。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不光要“同进”,还要“同智”。 这是上汽大众另一个挺聪明的点。 它不想制造一种“只有开电动车才是智能科技”的割裂感。

它的目标是,让那些暂时还不想换电动车的用户,他们买的燃油车也能享受到和电动车差不多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体验。 这种做法,显然更照顾现有车主的感受,也避免了因为技术路线不同而把用户分成三六九等。

这个战略的背后,是密集的产品投放计划。 到2026年,上汽大众计划推出6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全面覆盖插电混动、增程式和纯电市场。 这可不是空头支票,安亭那个新工厂就是为这事儿准备的。

上汽大众进博会亮出王牌,德国底盘+中国智舱,合资车企不再“躺赢”-有驾

放眼更远的2030年,超过20款新车的规划,显示了它在中国市场长期扎根的决心。 这些数字和时间表,勾勒出一条清晰且坚定的赛道。

所以,回到进博会这个舞台。 上汽大众看似在秀产品肌肉,实际上是在展示一种新的合资车企活法。 它把德系车最让人放心的机械素质、安全标准和性能底蕴,与中国市场最擅长的智能互联、软件迭代和用户需求洞察,狠狠地捏合在了一起。

当别人还在争论该怎么转、往哪转的时候,上汽大众已经用一套“德国品质+中国智慧”的组合拳,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