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最近总感觉新能源市场开始有点起风了。别的不说,光看北京现代EO羿欧出现在15万级纯电SUV中的表现,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你说这车,价格就挺友好的,11.98到14.98万,照理说,在这个级别,能做得这么全的,真不多。
只是说,安全这个硬指标,得摆出来讨论一番吧。
我记得有次我在工厂附近转弯,碰到一个修车叔,about36岁,他摆出一副内行的架势,看了我车一眼说:你这车,安全还是得看结构。
那会我刚好看到他指的车是友商某品牌,那车用料普通,钢材比例大概60%左右,碰撞测试还算过得去。但我心里还是琢磨:
这个结构是不是能扛得住真正的‘硬碰硬’?
回去我翻了一下资料,发现EO羿欧用的是720°铠甲车身结构,这定义,听着就牛逼。
77.5%的高强度钢,比市面大部分车型都强,关键在于用的1500MPa的热成型钢,遇到冲击,不只是弹弹弹就过去了,能化解一部分冲击还能保护车内人。
这让我联想到,跑在高速上的时候,那些防撞梁其实多是签个名、贴个牌子,真动手,效果怎么样,没人试过。
不用多说,这样的设计在我看来,是对乘客的保护最切实的保证。
是的,你可能会说:哎,安全配置无非是标配几个气囊、ABS,没什么新鲜。
没错,可你知道吗?EO的9个气囊,尤其是那个前排中央气囊,级别上都算罕见。
我那朋友,开过几台中级车,说是真有点坐在空中,尤其每次碰到急刹,能感觉到气囊的即时缓冲。
说到续航,必须得提。
我估摸着,换成大部分不看公式、只看行驶体验的用户,大概觉得:
跑600公里没问题,跑到一半还能快充,剩下300也不担心。
我自己粗略算了一下,搭载的弗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续航达到了722公里,算是不错的了。
更别说,快充只需27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这效率在同价位的车里,算是中上的水平。
而且,咱们这里市面上大部分电桩,基本上都能兼容,毕竟我也没想着开个漂移车,主要就是城市和郊区的出行。
对这个市场,最近我还能联想到一句话:99%的充电桩,都能用上。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其实挺疑惑,这个充电认证到底有多牛,能保证百分百兼容吗?
没细想过,起码看上去,真的比之前那些打着充电标志的杂牌,靠谱多了。
说到智能配置,我还真得佩服。
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芯片,操作丝滑,不像以前那会儿,用的还得看系统优化一大堆。
27英寸4K大屏,配合BOSE的音响,杜比全景声,瞬间变成了移动影院。
我那次试驾,觉得比我手机屏幕大多了,没有虚假广告,那叫一个清晰。
但你知道,智能化这个东西,大家喜欢说未来。我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EO羿欧还是挺懂人心的。
尤其是以11.98万起,比起同级那种说贵不贵,说明没用,这个价格实实在在让我感觉到:买得起,放心。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显得太‘完美’了?
我心里其实也打个问号。
毕竟市场上搞安全的,都是们=厂家——你让它做到极致,成本是不是就很蛋疼?
我猜,可能会有一些调剂——比如用料的层次上,确实比以前多了,但究竟能抵御多少实锤,我也不敢说。
只是说,至少,从厂家展示的情况看,EO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不是门面功夫。
说到这里,我心里总会冒出一个疑问:
这么全能的车,是否就是我们理想的‘万能人’?
或许没那么复杂吧。
我开过不少车,发现,有时候,安全还得看车的‘灵魂’——那座座位的支撑、方向的反馈,甚至油门的线性。
我还想问一句:
你有没有觉得,国产车现在丢人一点?感觉山寨王保时米的影子还在,但像这次燕巢的真专注،是不是也让国产车的标签在变?
挺想打个预防针——国产车里面,有不少口号大于实事,只是这次,自己看了几遍,有点被震撼的感觉。
讲点生活中的细节。
我昨晚还在想,要不要去试听一下EO羿欧,试驾体验怎么,毕竟,别光看配置——坐在车里,感觉舒不舒服,是最重要的。
我顺便翻了下手机,相册里倒是有那个LED迎宾光一角,小细节,能看出设计师的心思。
至于车的悬挂,街上的坑坑洼洼,我是真的没敢真试,但感觉,这车的底盘调校还挺厚实,不像说走就走。
再想一想,如果我用百公里成本猜测,轮到新能源的话,大概能低到5块左右,比燃油车节省至少一半。
保值率嘛,估计得看用料和品牌,会不会成为时间的试金石。(不敢说百分百,但我感觉,是在不断提升的)
所以,最后我在想:
这款车,是不是未来我们会碰到的那些常驻生活的伙伴?
你会不会,也期待知道,下一次买车,是安全更重要,还是智能更吸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