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蔚来汽车干了一件挺轰动的事儿,可能不少关注汽车圈的朋友都听说了。
他们为了庆祝自家在高速公路上建的第一千座换电站落成,搞了个非常硬核的公路挑战。
他们开着还没正式上市的新车乐道L60,从上海出发,目标是连续行驶一万公里。
整个过程,司机可以轮换休息,但车是不能换的,而且全程不充电,所有的能量补充都靠沿途的换电站来完成。
最后的结果是,这台车花了98个小时,跑完了10332公里,路线横跨了国内19个省份,经过了81个城市。
但凡是自己开过长途车回老家或者自驾游的人,看到这个数据,第一反应可能不是佩服,而是腰酸背痛。
98小时跑一万多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简单算一下,平均下来,这台车每个小时都要跑超过100公里。
这可不是在封闭的测试场里跑,这是在咱们国家实际的高速公路上,有各种路况、有其他社会车辆的环境下跑出来的。
这意味着,这台车在路上基本就没怎么停过,除了司机需要轮换,车辆本身几乎是连轴转。
别说是私家车了,就是那些天天在路上跑、靠这个吃饭的营运出租车,都不敢这么玩命地开。
毕竟车是机器,不是人,你跟它说“坚持就是胜利”,它是听不懂的,一旦哪个零件出了问题,那可就真的把你扔在半路上了。
连续高强度跑一万公里,对车辆的质量、轮胎、电机、电池都是一个极其严酷的考验。
所以说,蔚来能完成这个挑战,首先就证明了一件事:他们的车子质量确实是过硬的。
这已经不是什么实验室数据了,这是一万多公里的实打实的路面检验,而且还是在短短4天之内完成的超高强度检验。
这种用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普通家庭用车的范畴,就算是商用货运,恐怕都没有这么折腾车的。
这台车能扛下来,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但这次挑战,更让人觉得厉害的,还不是车本身有多耐用,而是它全程“不充电,只换电”的补能方式。
你想想,如果换成一辆普通的电动车,要跑一万公里,会是个什么情景?
现在电动车技术进步很快,但考虑到高速行驶电耗会增加,咱们就算一台车实际能跑400公里充一次电,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那一万公里下来,至少得充25次电。
现在市面上最先进的快充技术,广告里说十几分钟能充很多,但那都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
现实中,你下高速、找充电桩、可能还要排队、插上枪充电,就算一切顺利,每次花个半小时到四十分钟,是很正常的。
25次充电,加起来就是十几个小时,小半天的时间就没了。
这样一来,想在98小时内跑完一万公里,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蔚来之所以能做到,关键就在于“换电”。
整个旅程中,车辆的补能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每次车开进高速服务区的换电站,就像进了一个全自动的操作间,整个过程大概只需要三到五分钟,一块满电的电池就换好了,然后马上就可以继续上路。
正是因为把每次补能的时间从半个多小时缩短到了几分钟,才有可能实现平均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壮举。
所以,蔚来这次挑战,与其说是在秀他们的车有多好,不如说是在用一种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换电网络,现在到底有多方便。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换电这个模式是有疑问的。
有人觉得,随着充电技术越来越快,换电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但这次挑战恰恰说明了换电模式最大的优势,甚至都不是“快”,而是一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心里有底”。
我们开燃油车为什么没有里程焦虑?
不是因为油车一箱油能跑多远,主要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楚,加油站遍地都是,而且开过去就能加上油,三五分钟就搞定,基本不用担心排长队或者加不了油的情况。
这种确定性,是消除焦虑的关键。
反观现在的充电模式,就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你找到的充电桩,它的充电速度快不快,有时候像开盲盒。
广告里说的“超级快充”,可能需要特定的桩配特定的车才能实现,很多公共充电桩的实际功率并没有那么高。
其次,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充电桩被占用的问题。
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你经常能看到一些车电已经充满了,但车主不知道去哪儿了,车子还占着充电位,后面排着长长的队干着急。
这种情况,技术再先进也没用,你总不能把人家的车抬走吧。
而换电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换电过程是全自动的,标准化的。
车开进去,电脑系统接管一切,换完电池,车就必须开走,从物理上杜绝了“占位不走”的可能性。
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导航到换电站,你就能非常确定地在几分钟内完成补能。
这种“靠谱”的感觉,在长途奔袭或者时间紧张的时候,价值千金。
它给你的不是“快一点”的体验,而是“有和没有”的区别,是“能办成和办不成”的区别。
当然,蔚来搞换电,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一个跟我们消费者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电池衰减。
我们都知道,手机用个两三年,电池就不耐用了,感觉手机也变卡了,其实很多时候换块新电池就能焕然一新。
但现在手机电池都不能自己换了,厂家就更容易让你去换新手机。
电动车也一样,电池是全车最贵重的部件,而且它的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衰减。
你买了一台传统电动车,就等于买断了这块电池,未来电池老化、续航缩水、车辆贬值的成本,都需要自己承担。
而蔚来的换电模式,让你买车的时候可以选择租用电池。
这意味着,你并不拥有某一块特定的电池,你拥有的是随时使用一块健康电池的权利。
你今天去换电,换到的是一块经过严格检测、健康度很高的电池。
哪怕你的车开了五年,你依然可以通过换电,享受到和新车差不多的电池性能,甚至还能用上技术更新的电池。
这就把用户从对电池寿命的担忧中解放了出来,也让车辆更保值。
往更宏观的层面看,这成千上万个换电站,不仅仅是给车补能的。
你想,每个换电站里都存放着十几块大容量电池,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分布式储能网络。
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但这些能源的特点是不稳定,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发电多,晚上就没了。
电网就需要大量的储能设施来调节。
蔚来的换电站网络,就可以在电网用电低谷、电价便宜的时候(比如半夜)把站里的电池都充满,然后在晚高峰大家用电多的时候,把电再反向输送给电网,帮助电网保持稳定。
这样一来,换电站就从一个单纯的汽车配套设施,变成了国家能源战略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这次一万公里的挑战,看似是一场企业的宣传活动,但它背后展示的,是蔚来多年来坚持投入换电所构建起来的一整套体系。
这个体系,从车辆的耐用性,到补能的效率和确定性,再到解决用户长期使用的痛点,甚至融入国家能源的大棋局,是一环扣一环的。
这次挑战成功,就像一个宣告: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个曾经备受争议的模式,可能真的已经越过了那个最艰难的阶段,开始展现出它真正的威力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