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危局,其实并非始于最近那场沸沸扬扬的i8发布会,而是在其一路高歌的辉煌背后早就埋下了隐患。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本该成为一次技术、产品大秀,结果却摇身一变,成了现场版《罗生门》——各说各话,真相难辨。谁能想到,碰撞测试的视频竟成为压倒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理想汽车陷入了舆论漩涡。
说到底,这是一场营销的滑铁卢。如果说以安全为卖点本无可厚非,那么选择一场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正面对撞场景夸大其词,就成了哗众取宠。谁都知道,日常小轿车和重型卡车相撞,最常见的不过是追尾或侧撞,非得整一个你死我活的“正面硬刚”,那简直是在上演武侠片。用稀有场景制造安全神话,理想不是在营销好处,而是在透支信任,偷梁换柱,最后反噬自己。这不是水军的问题,也不是黑公关的锅,公众认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糊弄过去的。
但其实,理想并非头铁式失足,而是一路滑向危机的定时炸弹早已埋好,只是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早把边界踩成了红线。
先来看理想的成名绝技:增程式路线。理想聪明地把握住新能源用户“想尝鲜、怕没电”的焦虑,用一台老掉牙的东安发动机做增程器,扭转了续航焦虑,实打实地满足了一代人对新能源车的期待。结果一炮而红,盈利用拳头打出来,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快收获利润的典范。但说句实话,这个增程器连“专利”都算不上,最多是小改小革。所谓技术护城河,连护栏都没有。等同行们觉醒,吉利、深蓝、零跑迅速跟进,好产品轮番上阵,体验一个赛一个,而价格却从天上打到地下。等到大家都不怕断电了,理想的优势便如黄粱一梦,很快消散无踪。对手不是没发现优势,而是懒得先动手。李斌事后都坦言,没提前做增程S,很后悔,毕竟太好卖。
接着聊那个远近闻名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在理想L系列点石成金之前,谁会想着汽车能当移动客厅?但现实是梦想很容易被复制。你能在车内装冰箱,别人就不能吗?彩电咱也不是三星独家,沙发再软,还能软到哪儿?国产车企个个学精了,甚至一向硬核的长城,把坦克500都填满了家电。蔚来L90更是把“移动客厅”升级到豪宅标配。没有技术门槛、专利壁垒,理想最得意的“空间魔法”沦为行业标配,何谈长久优势?
李想当然也看得明白,增程路线是时代的抓手,却不是终局。“增程的尽头是纯电”,蔚来李斌说得直白。未来属于纯电动车。于是,理想抛出MEGA,试图复制L系列的神话。但事与愿违,MEGA没成爆款,反倒因为“灵车”设计被吐槽,被网络恶搞拖下水,股价也随风飘零。一个小众的高端MPV市场,配上过于个性的尾部造型,注定难以承载厚望。好在2024年的“Home”版本,销量总算守住了阵地。但若当初直接推i8,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可历史终究没有如果。
理想的两次转型,究竟图啥?MEGA险些翻车、i8发布会又摔了跟头,两次纯电尝试,一次遭遇网络暴击,一次身陷公关危机,股价接连唱衰。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其实细想,理想的成功路数和危机自有宿命般的连锁效应:他们擅长发现风口,更擅长在风口制造轰动,“冰箱、彩电、大沙发”靠创意突围,增程动力踩对了行业的痛点。但所有的“手术刀”都很锋利,也正因为没有壁垒,技术含量简单得让人生疑,优势转瞬即逝,一旦被同业复刻,市场便多出成百上千的“理想”。而用户的口味,也许比企业的创新速度还要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理想曾靠做别人不会做、想不到的招数杀出血路;可一旦这些套路广为人知,简单、易复制,谁还为你的“移动客厅”买单?市场是最无情的试金石。你自信可以定义场景、定义安全,结果却被现实“碰撞”到墙角。你的技术壁垒,本质上只有一句话:谁跑得快、谁先“撞上”运气。但运气用完以后,还能靠什么?
理想汽车的烦恼,不止于一场失败的营销,更在于根基上的无根之木。欲转型求新,却接连受挫,能否翻身,恐怕还得看他们愿不愿意蹚真正泥泞难行、别人还没想到的新路。这条路,没有冰箱、没有大沙发,只有硬碰硬的原创和技术实力。至于公众的信任,一旦丢掉,靠一场秀是抢不回来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