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一年卖出255辆宝马,年入71万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这阵子,济南有个叫张增威的90后小伙着实吸睛,究其缘由,无非是那串晃眼的数字:一年里,他手底下溜走了255辆宝马,净入账71万。

这消息一出,估计不少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卖车也能玩儿出这等泼天富贵?

90后小伙一年卖出255辆宝马,年入71万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有驾

感觉比那些在格子间里头悬梁锥刺股的白领们,活得不知要痛快多少倍。

---

咱们不妨先剥开这71万的“画皮”,看看它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里讲,他平均每天能卖出近0.7台车,掰指头一算,每辆车大概能给他带来2784元的提成。

回溯到他的销售巅峰,2022年,那会儿他年入80万,月薪直接飙到17万+,单月能交付43台车。

这组数字,单独拎出来审视,已然足够说明其间的“非典型性”。

当然,也有人私下嘀咕,宝马这样的豪车,区区三千块左右的提成,是不是有点儿“寒酸”了?

毕竟车价摆在那里。

有人揣测,这收入怕不是单纯的提成,销售奖金、基本工资之类的,多半也掺和进去了。

甚至有好事者推测,会不会社保公积金都按最低基数缴纳,才显得到手收入这般丰厚。

---

90后小伙一年卖出255辆宝马,年入71万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有驾

言归正传,张增威这小哥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绝非纯粹的撞大运。

他从2016年就开始倒腾宝马了,也算是个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

里特别强调,他格外注重真诚服务和老客户的维系。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儿老生常谈,但在销售这行当里,尤其面对这种大额消费品,口碑和转介绍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你想啊,能买宝马的人,他们的社交圈子里,十有八九也潜藏着不少潜在客户,一个老客户心满意足地为你背书,随口一句推荐,兴许就顶得上你跑好几天展厅。

他能一直在济南万宝行这类头部4S店里扎根,也是搭上了宝马这艘巨轮的顺风车,毕竟品牌号召力在那儿摆着,销售上的阻力自然就小了不少。

不过,与普遍认知有所差异的是,眼下卖车,尤其是豪华品牌,竞争烈度远超往昔。

新能源车这几年势头迅猛,直接侵蚀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版图。

曾几何时,BBA(奔驰、宝马、奥迪)在豪华车市场那是固若金汤的存在,如今新势力品牌也来分一杯羹,而且他们为了抢夺人才,直接开出高薪去挖BBA的销售精英。

这不,行业人员的流动性也因此被搅动起来。

这也就意味着,要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继续坐稳“销冠”宝座,你得比过去更拼命,更懂得玩儿转花样。

张增威也与时俱进,玩起了直播这类新媒体渠道,拓宽客户来源,这说明他不是个“守株待兔”的人,懂得主动出击,另辟蹊径。

90后小伙一年卖出255辆宝马,年入71万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有驾

---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这类成功简单归结为“个人能力出众”时,是否不自觉地忽略了其背后那些更为宏大、更具结构性的因素?

比如,这个“销冠”现象,它其实映照出当下社会,传统销售岗位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一种嬗变可能。

单靠线下在展厅里“守株待兔”,恐怕很难再复刻张增威的辉煌。

平台红利与个人才华的珠联璧合,方能将销售这门艺术玩出新高度。

他这种“薄利多销+精准服务”的策略,其实也挺对当下消费者的胃口。

如今的人们买东西都精明着呢,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贵就是好,而是要服务到位,要性价比高。

但凡事皆有其两面性。

71万的年收入,听起来确实令人艳羡,可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就是那种无休止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和铺天盖地的行业竞争压力。

销售这碗饭,从来就不是朝九晚五的轻松活儿,陪客户吃饭应酬,节假日加班加点,心理上的压力更是如影随形。

这“销冠”的光环再耀眼,如果它同时伴随着职业健康上的隐忧(比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以及行业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那么这份成就究竟能延续多久,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号。

因此,当我们审视张增威的故事,除了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励志气息,也得深思熟虑,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大时代里,一份看似光鲜亮丽的高收入职业,它背后所潜藏的成本与风险究竟几何?

这种成功模式,又有多少是可复制的经验,又有多少是不可名状的时代馈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