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4月狂卖37.2万辆!三个疑问看懂“中国车怎么卷赢全世界?”
五一刚过,比亚迪放了个“销量卫星”!
2025年5月1日,比亚迪突然甩出一份销量成绩单:4月狂卖37.2万辆,海外销量破7.9万,电池装机量飙升!
网友看懵了:“国内车企还在卷价格战,比亚迪咋偷偷把车卖到全世界了?”
针对大家心中的疑惑,三个问题带大家去认识清楚。
1. 便宜车怎么让老外抢着买?
2. 电池凭啥成了“印钞机”?
3. 卖五万的海鸥和百万仰望,到底图啥?
海外销量暴涨!泰国人、欧洲人为啥迷上中国车?
一句话总结:“滚装船开到哪,比亚迪就火到哪”。
4月比亚迪出口7.9万辆车,光泰国工厂投产首月订单就破万,巴西工厂还没建完,深圳号运输船已经装7000辆新车首航。欧洲人更是直接“真香”:挪威街头每10辆电动车里就有1辆比亚迪,元PLUS(欧洲叫ATTO 3)卖得比大众ID.4便宜,还自带CCS2充电口和欧洲路况调校的底盘。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能站稳脚跟,核心在于“本地化”。
举个具体例子:欧洲版元PLUS不仅改了充电接口,连底盘高度都调高了15毫米,专门适应德国乡间的碎石路。“入乡随俗”的细节,让老外觉得“这车就是给我们设计的”。
但说到底,真正让欧洲人掏腰包的还是价格。元PLUS在挪威卖3.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7万元),比同级别大众ID.4便宜了整整8000欧元,相当于省出一趟欧洲游。
欧盟最近放风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比亚迪转头就在匈牙利建厂,连螺丝钉都从当地采购。
“你去哪征税,我去哪生产”,直接把风险分散。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工厂投产首月就接到1.2万辆订单,相当于每分钟卖出一辆车。这种速度,连丰田在东南亚都得捏把汗。
电池装机量飙升!充电10分钟跑200公里
4月比亚迪电池装机量达到26.478GWh,相当于给5.3万辆特斯拉Model 3充满电。但真正让同行冒冷汗的是刀片电池2.0的黑科技:针刺实验温度只升10℃(宁德时代电池升30℃),充电10分钟跑200公里(海豹07 DM-i实测)。
说到底是比亚迪砸钱砸出来的,去年研发投入542亿元,比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加起来还多。
比亚迪的电池野心不止在车上。沙特砸12.5亿美元建全球储能电站,用的全是比亚迪电池。这笔订单赚的钱,够比亚迪再建3个新工厂。考虑到沙特夏天动不动50℃高温,普通锂电池根本扛不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却能稳定运行,这种“耐造”特性直接打开了中东市场。
宁德时代刚宣布研发固态电池,比亚迪就放话2026年要量产充电5分钟跑500公里的黑科技。
比亚迪自研自产电池材料,连锂矿都控制在手里,成本比同行低。说白了,这就是“从挖矿到回收”的全链条优势,别人想抄作业都难。
五万的海鸥和百万的仰望,比亚迪咋想的?
海鸥卖5.68万起,续航405公里,4月狂卖5.5万辆,直接把五菱宏光逼到降价。
这款车的成功秘诀就俩字:性价比。
用比亚迪工程师的话说:“我们把能砍的成本全砍了,仪表盘换成手机支架,车门把手改成塑料拉绳,连空调出风口都减到只剩两个”。
腾势N9首月卖5018辆,比理想L9便宜8万,还送双枪快充;仰望U8一个月只卖121辆,网友吐槽:“土豪宁愿加价买大G”。比亚迪的尴尬在于,技术可以堆料,但品牌认知需要时间沉淀。
理想L9能卖爆,靠的不是参数,而是“移动的家”这种定位。反观腾势N9,既有插混又有纯电,还想兼顾商务和家用,反而让消费者记不住它的核心卖点。
其实是王传福下的两步棋:用海鸥卷死对手,抢下沉市场;用腾势和仰望立技术标杆,慢慢培养用户。
考虑到国内新能源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市场,比亚迪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但问题在于,车需要差异化服务,比如蔚来的换电站、理想的奶爸社群,比亚迪目前还停留在“卖车送保养”的阶段。
比亚迪还能火多久?
欧美会不会“卡脖子”?
比亚迪解法简单粗暴:全球建厂(匈牙利、巴西、泰国),用“本地化生产”绕开关税。
技术优势能保持吗?
王传福的底牌是五年砸2000亿搞固态电池,宁德时代和丰田合作研发氢燃料电池,吉利收购魅族搞车机系统,比亚迪的“全栈自研”反而可能变成包袱。
相对来看,特斯拉的4680电池难产就是前车之鉴,技术太超前,产业链跟不上。
算笔账:剩下8个月月均要卖51.5万辆,相当于每分钟卖出10辆车。比亚迪的底气来自两点:一是10款新车蓄势待发(含皮卡Shark、超跑仰望U9);二是海外工厂爆产能(巴西工厂规划15万辆/年)。但考虑到国内价格战白热化,吉利银河L7卖12万,奇瑞风云T11插混车型贴身肉搏,比亚迪想守擂还得继续“放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