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车市,真是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当那份最新的新能源周销量榜单刷出来的时候,估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揉揉眼睛,看看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榜单的头条,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比亚迪,但后面跟着的数字,却透着一股邪门儿。比上周,足足少了两万多辆!你没听错,是两万多辆,不是两千,更不是二百。这个数字砸下来,整个行业仿佛都听到了回响。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台无情运转的销量收割机,特别是“荣耀版”车型一出,那架势简直就是喊着“电比油低”的口号,要荡平整个燃油车市场。怎么突然之间,这台高歌猛进的战车就猛踩了一脚刹车?
这事儿透着一股不寻常。正常的市场波动,一周有个几千辆的上下浮动,大家都能理解,毕竟生产线要检修,物流会受天气影响,或者某个地方搞了场大型团购会,提前透支了点销量。但两万多辆的缺口,这可不是什么小波动,这简直就是一场小型地震。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最让人浮想联翩的,就是那个在圈子里流传的说法:是不是价格战被叫停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从年初开始,这场由特斯拉点燃,被比亚迪推向高潮的价格战,已经杀得天昏地暗。你降一万,我降两万还送保养;你出个冠军版,我立马跟个荣耀版。消费者是乐开了花,但车企们,尤其是利润本就不高的二三线品牌,估计早就被卷得喘不过气了。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如果真有“无形的手”下场,希望大家“讲武德”,别再这么卷下去了,那么作为价格战最主要的火力输出点,比亚迪的销量出现剧烈反应,似乎也说得通。毕竟,那极具诱惑力的价格,是它最锋利的矛。一旦这根矛的锋芒被稍稍收敛,市场的反应自然是立竿见影。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比亚迪自身的一次战略性调整。或许是前几周的荣耀版攻势太过迅猛,订单量暴增,生产和交付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需要暂时放缓节奏,清理一下积压的订单?又或者,是在为接下来的新车发布或者新的市场活动蓄力?这一切,都像一团迷雾,让外界看不真切。
就在大家为比亚迪的销量“跳水”而震惊的时候,把目光移到榜单的其他位置,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故事。零跑汽车,简直就是全场的“显眼包”,四个大字可以形容——稳如老狗。在市场龙头都出现如此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零跑的销量曲线却平滑得像一条直线。这说明什么?说明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靠着极致的性价比和精准的客户定位,它牢牢地抓住了一批对价格敏感、但又追求新技术的用户。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定力,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市场里,显得尤为可贵。
而另一边的传统巨头吉利,则上演了一出让人“难绷”的戏码。新出的车型吉利星愿,销量数据挺好看,但偏偏就是不被算进“银河”系列里。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吉利旗下品牌众多,吉利、几何、银河、极氪……本就已经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如今又搞出这么一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品牌战略考量?是想让星愿独立闯出一片天,还是银河的定位有什么新的调整?这种内部品牌的划分,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增加了不少理解成本,感觉就像在看一出现代版的“九子夺嫡”,热闹是热闹,但看久了真有点累。
当然,这张榜单上还有一个名字虽然数字不大,但谁都不敢忽视,那就是小米。小米SU7,这台从发布之初就自带泼天流量的“网红车”,因为还没进入大规模交付的阶段,所以在销量榜上还只是个小角色。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雷军那句“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已经为这台车注入了太多情怀和期待。现在,工厂的产能正在玩命地爬坡,全国的交付中心也在陆续开业。可以想象,一旦这头“流量猛兽”挣脱了产能的枷锁,扑向市场,将会掀起怎样的一场腥风血雨?它会从谁的盘子里抢走蛋糕?是比亚迪,是特斯拉,还是那些新势力兄弟们?
所以,回过头再看比亚迪这次罕见的大幅下滑,或许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个品牌单周的业绩表现。它可能是一个信号,一个市场从“唯价格论”的野蛮生长,开始向更复杂的维度演变的信号。它也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在巨头光环之下,其他玩家的生存状态:有零跑的稳扎稳打,有吉利的战略迷思,更有小米的蓄势待发。这个市场,从来就没有永远的王者,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剧本。
那么,比亚迪这两万多辆的“消失”,究竟是一次短暂的技术性回调,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前的预告?这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牌局,下一张翻开的,又会是什么牌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