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见过35岁职场人的深夜朋友圈吗?
7月8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纸"35+计划",让无数中年人湿了眼眶。这位61岁的"老汽车人"在视频里直言:"第一波90后已经35岁了,年龄成了简历上的刺,上有老下有小,卷不动也躺不平。"当天,长城汽车全球启动35岁以上专场招聘,岗位覆盖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核心领域,工作地点遍布保定、北京、上海等六地。
数据背后是更扎心的现实:2024年,长城汽车年销123万辆新车,净利润126.92亿,同比增长80.76%,却仍要为"中年人才"单独开道。这像极了胡同口的老理发店——明明生意红火,却偏要请个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坐镇,只因"新手推子容易刮破皮"。
当车企开始"抢救"中年人,我们该鼓掌还是深思?
您见过这么"反潮流"的车企吗?
在互联网大厂清一色"35岁以下优先"的招聘广告里,长城汽车反其道而行之。魏建军说:"我们这个行业更艰难,坑没少走,弯路没少走,但初心没变。"这话像极了邻居张叔的口头禅:"我修了三十年发动机,新零件会认,老手艺没丢。"
更戳心的是数据里的温度: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45.3万辆,同比增长43.39%,却在最赚钱的时候选择"抢救"中年人。这让人想起疫情期间的药店——明明连花清瘟卖断货,店员却坚持给老人留两盒:"他们不会上网抢。"
故事里的光与暗
保定工厂的老张师傅,18岁进厂拧螺丝,如今带着00后徒弟:"他们手快,我眼准,缺一不可。"
上海研发中心的新项目组,38岁的李工带着团队攻克新能源电池:"年轻人敢想,我们敢验,这才叫传承。"
武汉营销部的王姐,45岁转岗做直播:"以前怕镜头,现在敢对着十万观众讲技术——公司说,我们的皱纹里藏着用户信任。"
这些细节像刀子,划破了"中年无用"的偏见。长城汽车不是慈善家,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知道,35岁的人既懂技术又懂生活,既能熬夜改方案,又能接娃放学,这种"复合型人才",比只会写代码的年轻人更稀缺。
在"年龄焦虑"与"经验价值"之间,我们该记住什么?
这场招聘,撕开了职场年龄歧视的遮羞布。当35岁成了某些行业的"退休年龄",当中年人的简历被系统自动过滤,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答案或许藏在长城汽车的实验室里——那里有50岁的工程师在调试AI算法;藏在保定的流水线上——那里有40岁的老师傅在教00后焊接新能源电池;更藏在每一位中年职场人的选择里——他们用皱纹里的经验告诉世界:35岁不是下坡路的开始,是带着二十年积淀,重新出发的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