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箱那天,摸到方向盘,它还带点镀铬味,转了一圈,手感还算扎实。可一试方向盘加热,显示菜单上赫然写着需付费解锁。我当时就在心里想:哎,车子都买了,硬件都装好了,怎么还要我再掏钱?这感觉就像买了个沙发,结果想坐暖和点,还得买个暖器似的。
日常用车中发现,很多功能的硬件预埋其实是一种先预埋后收费的套路。某车型硬装的四驱系统,标价估算在20万左右,但要用的话,月付350元,没释放几个小时,心里就琢磨:花得差不多的钱,结果还得掏额外的解锁费。这就像买个高级厨具,锅盖、刀具都装了,但实际上部分功能得额外付费,才能真正用起来。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那次和朋友饭后讨论车的照片。朋友问:你这车里,什么功能是买了就可以用的?我就尴尬一笑:能用的其实不是全部,软件版的基础流量我记得承诺过终身免费,结果后来变成三年免费,还要续费。那天我们还讨论,原本买车的时候,销售特意强调所有核心功能都归你,全都包,但转眼间,很多核心功能变成了收费项目。
对比一下,朋友让我看了另一款同价位的车,基本软件和硬件附加配件都没有隐藏费用。有的功能是买了就用,有的功能确实需要额外付费,但提前都说得很明白。是不是车企把硬装与软件订阅划了个界限?我猜可能是因为研发成本高、技术更新快,硬件都早装进车里了,费用已经在售价里,但软件服务需要持续维护,车企就用订阅模式来不断收钱。
光说这个还不够,左右都得考虑消费者权益。像基础流量承诺终身免费,结果用了三年变成三年后得续费,还是个被动式变卦。这个操作我觉得远不止商业策略的问题,更有点隐瞒信息的嫌疑。很多车主都说:买车的那会儿,销售只字未提后续的付费规则。像我自己,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到底哪些功能真的是买了就能用的?哪部分是车企差价服务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硬件预埋到车里,有点像建筑时把全部的水电线都装好了,但装修公司还得收钱来开启灯、洗衣机的电源。这种先装后收费的套路,似乎变成了汽车潜规则。为什么消费者还会接受?是不是因为体验还算顺畅?还是因为买车的流程太复杂,根本分不清谁欠谁的账?
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也得承认,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才能撑起汽车的生态系统。导航、语音助手等软件服务,要不断升级,硬件更新换代快,靠一次性销售可能难以持续研发。这样搞得我心里总有个疑问:我们是不是在买一台未来会分期付款的车?即使一开始标价20多万,但最终花费可能远超预算。
我还记得,有朋友吐槽说:买车还得订阅连续付费,难不成我在用车途中还得算账?很多车主都觉得像在和服务终身订阅打仗。就算不续费,某些基础功能也不是义务提供。紧急救援原以为终身免费,结果居然变成了需付费后使用。这就像买了个车,但未来你可能得背着账单开车。
我在采访中碰到一位修理工,他说:其实很多硬件的成本早在制造里都付过了,要的就是服务费和维护。但他又摇摇头:消费者要真能搞明白,估算一下,像四驱系统,每月收费350元,一年也得将近4000元左右,买了后用不完,浪费不说,心里也堵。这让我想起,实体硬件的成本其实早就埋在了标价中。它不是真的免费,只是变成了隐形成本。
这么说吧,很多功能,貌似装硬件就是给你留个接口,但实际上就像我家门口的水管,装了其实可以用,但如果你不用,它还在那儿挂着,没有用就是额外成本。有时候,觉得厂家这是低成本高利润的神操作——硬件成本早就摊完,收费的其实是解锁这些硬件背后的软件和服务。
还有个事情让我一直想不明白,做的更细一点——基础功能和可选付费功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尤其在涉及安全、隐私的部分。像SOS救援,刚开始那些承诺,都是终身免费,但最近越发难找免费的界线。或者,续费提醒骚扰式,影响我开车心情——这些行为,是否会让我对车企产生信任危机?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消费者付了钱,买的是车,还是体验 + 未来的服务包?
行业内很多专家都在讨论:我们是不是应当建立一套行业规范,让硬件预埋是否可以收费基础功能的定义都讲得清清楚楚。不能一方面告诉你全都包,一方面又在背后偷偷加钱。基础导航不要再划成娱乐流量或可续费的范围,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我花的钱都用在这件事上。
这里面还有个我没细想的猜测——或许,车企害怕价格泥潭,于是用付费的套路,以看得见的功能升级为手段,隐藏的目的是长线盈利。但,这样做,真的会赢得消费者的心吗?还是反而会让大家觉得我买的是个坑?
如果我们在路上慢慢开,瞟到那个方向盘、那个仪表盘——都是预埋的硬装到某种程度上,未来会不会所有车都变成硬币投币式的电子设备?每想到这,我都觉得这场汽车革命有点像小时候微信点歌时的付费解锁。这里的每一分钱,究竟划在了哪一块?又有多少,是车企的确投入,又有多少,是套路和套路的边界?
车子终究还是用在路上的工具。但我会不会一不小心,成了付费机器的奴隶?车会不会变成服务合约的延伸,而不是真正的交通工具?
就算那方向盘暖了——我是不是股还要付费?这一切,似乎都在拼一个价值感——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非刚需功能付出更多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心里又冒出个问题:真正的公平,应归属于谁?消费者还是车企?也许,下一次买车,如果能看到基础功能免费+升级有偿那样更透明的标识,就能少操点心吧。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