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倒完车,车窗外一辆比我早出门两小时的朋友开着问界M8路过,突然想到:问界和腾势这两个品牌,实际上都走过一段不完美的路。
去年那会儿,问界M8刚推出来,我试驾后心里其实有点懵:虽说科技感没得说,但真实体验中,觉得悬架调校偏硬,乘坐感稍差点。——毕竟,那个车的底盘调得挺拼的,偏向运动,像那种开得快是爽,但长途或全家出行,舒适性就打了折。相比较,腾势N8L这次(这段先按下不表)定位更偏向平衡,硬件配置上似乎更注重智能安全和宽敞体验,但面对问界,能不能做到兼顾?
我大致估算,N8L的售价可能会落在35到40万,因为从比亚迪的策略看,想打败理想L8、问界M8这类,价格一定不能太高,毕竟人家这些车的认知度和用户基础都在。估算这个价位,样本少,但体验过的朋友说,力度够了,空间也大,问题在于供应链的稳固。你知道,国内的芯片和激光雷达可以像拼积木一样拼,但关键是供应链稳定和技术成熟,这才是真的挡不住。
我在想,腾势N8L到底会不会在配置上走心?激光雷达这个黑科技,我觉得它的优势其实在于地图定位和安全性,对比问界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相当于多了个眼睛,能看得更远、更清楚。有趣的是,激光雷达其实很贵,刚开始产业链这么一拉,成本估算在30到50万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要怎么平衡售价,真是一项大考。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腾势N8L的外观设计,其实只是借鉴腾势N9的脸——那是去年还算亮眼的模型——但实际上,N8L的尺寸比N9少了点,估算差不多5200mm长、1999mm宽、1820mm高,轴距大概也就3075mm。尺寸带来的差异感挺明显的——就像穿衣服,版型不同,看起来大气程度就不一样。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尾灯是贯穿式设计,跟N9类似,但中间的造型更简洁。车尾感觉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行李箱的扰流板设计也更实用。灯组和尾部造型那块,设计师花了不少心思,毕竟要在市场上稍微突出点,视觉冲击很重要。
我们还能不聊它的动力系统。三电机+插电混动,听着就像个科研新宠。但你知道我有个疑问吗?像这款车,电池容量就没提,估计在50到70kWh之间(这段不太确定),百公里电耗如果按照0.22度/公里算,充满一次油耗差不多8升油左右。下意识觉得,成本真是个大坑。
真正考验它的,是底盘!云辇-A系统,好比你家空调的自动调温,能实时调节悬架硬度。这套系统在弯道、颠簸路段表现得还不错,但我常想,带点智能是否会让维修变得更复杂?零件和系统的技术门槛一提升,大家都知道,修起来就不那么友善了。
这让我想到,腾势N8L的智能驾驶辅助天神之眼B,我猜它可能差不多像问界M8那样,融合了硬件传感和车机系统。高精度传感器就好比看得远、听得清,比我家那只总在门口偷窥的猫还要多面。
你会不会好奇,面对这种智能辅助系统,用户真的能惯吗?我觉得,惯也是一回事,主要还是看用得顺手不顺手。毕竟,很多用车惯,是慢慢养成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精确的硬件参数和推出时间还不好说。像你猜我有没有未曾细想过的问题?很可能这次腾势N8L的预售价会偏低,因为它是在比亚迪的价格战策略下,不然,何必要跟理想、问界比拼那个性价比敏感点。
顺带一提,销售跟我说,未来目标是冲35万左右的起售。这市面上,35~40万真是一盘混战,除了价格,品牌认知、售后体系也是大事。胜在比亚迪在供应链布局方面做的不错,激光雷达和动力电池的自产自销降低了不少风险。
我心里有个疑问:这次的N8L是否会成为腾势的利润新宠,还是只能‘趁热吃亏’?只能说,作为消费者,最怕的其实是车好配置、价格却不合理。这次方案看似不错,但不能忽略背后那些坑。
还记得之前开到的某维修厂,技师跟我说:这批激光雷达多半还是靠比亚迪的供应链打拼出来的,稳定性还得观察。——我其实没细想过,它们会不会遇到缺货问题?毕竟,半导体产业链正鲜明地显现出产能危机。
你觉得未来的SUV,究竟是靠科技堆大、还是像比亚迪一样,硬件与软件都要做得真心到位?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更关心那只在车顶飞来飞去的无人机,能拍出多拉风的画面。毕竟,科技搭配点小装置,车内的体验就会变得更有趣一些。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