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比亚迪发布的新车秦L了。
大家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让人有点不敢相信的数字上: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1275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假的?
毕竟咱们平时开车,官方说的续航里程和自己实际开出来的,总会有点差距。
一箱油能从北京一路开到上海,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超乎想象。
那么,比亚迪这次究竟是拿出了什么样的技术,才敢把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摆在大家面前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台秦L的技术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它续航的秘密到底在哪儿。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这台车的核心,也就是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i插电混动技术。
这套系统是秦L能跑这么远的最主要原因,它不是简单地修修改改,而是一次从底层逻辑上的全面革新,目的只有一个:把每一滴油、每一度电的能量都用到极致。
首先,我们得聊聊这台车里的那台1.5升发动机。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混动车就是油和电一起使劲儿。
但在比亚迪这套新系统里,这台发动机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在城市里开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它不再是直接吭哧吭哧地拉着车跑,而是退居二线,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发电厂”。
它只在自己最舒服、最省油的转速下工作,安安稳稳地在那里发电,然后把电能输送给电池和驱动电机,由电机来负责驱动车轮。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就是让发动机扬长避短。
发动机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你让他匀速跑,他能跑得又远又省力;但你让他一会儿冲刺、一会儿急停,他很快就没劲了。
比亚迪的这套系统,就是尽可能地让发动机一直保持在那个最舒服的“长跑”状态,效率自然就高了。
那么,这个“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有多高呢?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行业顶尖的数字: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不难理解。
就好比我们吃饭,吃下去的食物有多少能量能真正转化成我们活动身体所需要的动能,剩下的就变成热量散失了。
汽车发动机也是一样,烧油产生能量,但总有一部分会以热量的形式浪费掉。
而秦L这台发动机,能把燃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有高达46.06%都实实在在地用在了刀刃上,转化成了有用的功。
要知道,目前世界上顶级的汽油发动机,热效率能做到41%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而比亚迪这次直接把这个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更高的热效率,就意味着烧同样多的油,能发出更多的电,这是续航里程大幅提升的根本基础。
光有高效的发动机还不够,还得有一个足够聪明的“大管家”来调度能量,这个角色就由EHS电混系统来扮演。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大脑”。
它会根据你开车的具体情况,比如是堵车慢行,还是平稳加速,或者是高速巡航,来实时地、智能地决定到底该用哪种工作模式最省油。
是完全用电池里的电来跑,还是让发动机启动起来发电,或者是在高速上路况好的时候,干脆让发动机直接连接车轮来驱动,因为它判断出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直驱比用电更高效。
整个切换过程非常平顺,驾驶者几乎感觉不到,但它却在背后默默地帮你把油耗降到了最低。
官方公布的在电池没电状态下的油耗是百公里2.9升,这个数字甚至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低,靠的就是这个聪明的“大脑”在精打细算。
除了聪明的系统,秦L还有一个硬实力,那就是它的电池。
这次它给高配车型配备了26.6度电的刀片电池组,这在同级别的插电混动轿车里,算得上是容量非常大的了。
更大的电池容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纯电续航里程变得更长,在CLTC标准下能达到282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绝大多数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不远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可能充一次电就能用上一个星期,根本用不着烧油。
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日常的使用成本,也为那个惊人的1275公里综合续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综合续航是“满油”和“满电”两种能量加在一起算出来的,电池能提供的续航里程越多,对汽油的依赖就越小,总里程自然就水涨船高。
当然,想跑得远,光靠动力系统省油还不够,车辆的其它部分也得是“节约标兵”。
比如看秦L的外形设计,流畅的车身线条,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整体姿态显得很低趴。
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空气阻力。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很大一部分能量都用来克服空气的阻力了。
车身设计得越光滑、越符合空气动力学,就像游泳运动员的姿势越标准一样,遇到的阻力就越小,跑起来自然就更省劲儿、更省油。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能量回收系统。
秦L配备了博世的智能集成制动系统,配合它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不仅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还能在刹车或者松开油门滑行的时候,把原本会因为摩擦而变成热量浪费掉的动能,尽可能多地回收回来,转化成电能再存进电池里。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每次减速时“扔掉”的能量又捡了回来,积少成多,也能为续航做出不小的贡献。
看到这里,肯定还会有人说,官方数据都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试的,咱们自己日常开车,路况复杂,还得开空调,肯定跑不到那么多。
这话确实有道理,任何车辆的实际续航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就算这个1275公里的续航,我们在实际使用中打个八折,那也是实实在在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续航焦虑”这个词,在这台车上基本上可以不存在了。
加满一箱油,你可以放心地进行一次长途自驾游,彻底告别了以往那种总要盯着油表、频繁规划去哪个服务区加油的烦恼。
秦L的出现,其实意义不只在于一台新车本身。
它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在新能源这条核心赛道上,已经从过去的学习者和追赶者,真正走到了可以定义行业新标准、引领技术新方向的位置。
曾几何
时,混合动力技术一直被国外品牌牢牢掌握,而现在,比亚迪用一套完全自主研发,并且在关键指标上实现超越的技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
这不再是简单地用配置和价格去竞争,而是用最核心的技术硬实力,去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