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清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门口排起长龙。观众等待的,不是性能超跑,而是一款车长仅3.4米、却能坐下四位成年人的白色小车——K-EV BYD RACCO。这一天,比亚迪以“ONE BYD”为题,把乘用车与商用车首次放进同一展馆,用一款纯电K-car、一款插混SUV、一台纯电轻卡、两台巴士,向日本市场交出“20周年答卷”。
把“K-car”做成“大空间”
K-EV RACCO的宽度被限制在1.48米,却在车门内侧削出“隐藏凹槽”,让手肘不再打架;后排地板纯平,婴儿座椅安装后仍留两拳腿部余量。刀片电池被做成“T形”嵌入底盘,既降低坐姿,也让尾厢在不放倒座椅的前提下容纳两个26寸行李箱。比亚迪日本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团队用三个月跑遍东京23区,记录路边停车位的宽度、坡度与限高,最终把转弯半径定在4.2米,比东京街头常见的轻型车还短30厘米,实现“一把掉头”。
混动也“电感”十足
同台亮相的海狮06DM-i,是DM-i技术首次在日本落地。工程师把1.5L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6%,并让EHS电混系统在0-120 km/h区间优先用电。实际体验中,车辆从羽田机场到横滨港,55公里城市+高速混合路况,表显油耗仅3.2 L/100 km。车内静音玻璃与发动机“无感介入”标定,让后排乘客在发动机启动瞬间几乎察觉不到振动。比亚迪透露,海狮06DM-i将提供户外放电套装,可在露营地为电烤炉、投影仪持续供电8小时,瞄准日本周末“车中泊”潮流。
商用车“三连发”
商用车展台同样热闹。纯电轻卡T35采用日规“窄体”驾驶室,货厢内宽1.8米,却通过“电池侧挂”设计保留低货台,一人即可徒手装卸啤酒箱。车辆支持92 kW直流快充,午休30分钟可补电60%,满足东京都市圈“一日两趟”配送节奏。小型巴士J6 living car则把车厢做成“可变形客厅”:停车后,座椅旋转、折叠桌升起,车窗雾化玻璃变成投影幕,30秒化身移动会议室。比亚迪已与神奈川县一家老龄社区合作,计划2026年开展“购物接驳+健康筛查”示范运行。此外,现款中型J7、大型K8巴士同步展出,截至目前,比亚迪电动巴士在日本运行里程已突破1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00圈。
渠道与服务“齐步走”
比亚迪日本乘用车网络年内将增至80家,覆盖47个都道府县中的42个。新建的13家“BYD Square”体验店设置咖啡吧与亲子区,用户可扫码预约30分钟“产品讲解+试驾”套餐。售后方面,比亚迪与本土零部件商合作,在横滨建立区域配件中心,常用件24小时内送达门店;动力电池实现“模块化快换”,30分钟完成单人更换,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不做“参数碾压”,只做“场景适配”
发布会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用“融合”而非“颠覆”总结品牌理念:“日本市场成熟而细腻,用户不需要‘碾压’谁,而需要‘刚刚好’的产品。K-EV的4.2米转弯半径、海狮06DM-i的112 km纯电续航、T35的1.8米货厢宽度,都不是行业最大,却是东京街头、箱根山路、北海道雪地最刚好的数字。比亚迪希望用这些‘刚刚好’,与日本伙伴一起把新能源变成日常。”
从2005年首台纯电动巴士驶入京都,到2025年乘商并举亮相东京,比亚迪在日本走过20年。未来,K-EV、海狮06DM-i、T35将相继上市,仰望U9也将在赛道日与日本粉丝见面。以本土化为锚,以技术为桨,比亚迪的“ONE BYD”故事,正在下一段路程继续书写。
 
全部评论 (0)